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二十一章 调兵遣将(1/3)
一
刘禅一见诸葛瞻请战,心中一阵的惊喜。
自从诸葛瞻出任中央办公厅副厅长以来,在蜀国人的心中,就好像诸葛丞相又回来了一样,民心大振。
因为在蜀国,大家都非常怀念诸葛亮,人们敬重诸葛亮就如同神仙一样,也把他的儿子当作了诸葛亮的替身。再加上诸葛瞻才思敏捷,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
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所以,诸葛瞻现在也是大门口挂红灯—— 美名(明)在外。
二
诸葛瞻又继续对刘禅说:“我料阴平偷袭之敌也成不了大气候。魏国军队进攻了一百多天了,剑门关不能突破,已是走投无路,退兵的日子不会远了。”
“钟会的主力一退,邓艾的几万人马也就是野猪掉进热锅里——不死也得脱层皮。”
刘禅见诸葛瞻一付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中也减少了一些担心。他同意了诸葛瞻的请求,并点名让办公厅秘书黄崇为参谋长,卫戍区支队长,原南中战区司令李恢的侄子李球少将为先锋,集合一万五千人马,前往增援江油关。
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和张飞的孙子张遵,都是中央警卫部队的团长,也坚决要求随军出征。
刘禅见这两少年的斗志旺盛,非常高兴,就同意他俩随队出征。
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诸葛瞻领到命令后,带上黄崇等人,集合起一万五千人马,向江油关杀了过去。
诸葛瞻率兵马出了京城,刘禅又派出一路人马,赶往吴国,请吴国出兵增援。同时,急调永安的阎宇带兵回援成都。
三
吴国皇帝孙休,是孙权的六子,吴国的第三任皇帝。
他接到了刘禅的求援信后,唇亡齿寒的道理十分清楚,也不敢迟疑,马上进行了部署,分三路实施救援行动。
一路是由吴国总司令丁奉上将率三万人马进攻魏国东线的寿阳县,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促使魏国从蜀国回兵救援。
第二路由留平上将率吴国东路兵团从白帝城进入蜀国,增援成都。
第三路是由西路兵团司令丁封上将,率西路兵团从汉水向汉中移动,袭扰钟会的后路
蜀国永安战区司令阎宇上将,接到了刘禅的指令,留下两千人马交给了副司令罗宪,负责防守白帝城。
阎宇亲率永安城兵团一万多人马火速向成都增援。
四
南中战区司令霍弋上将,见魏国进攻汉中长时间不退兵,也派人进京请示,要求率南中兵团进京增援。
刘禅认为,南中叛乱不断,多少年都是依靠霍弋镇守,才没有太大的混乱。
如果霍弋带兵前脚离开南中,后脚就可能有叛乱。汉中战势未定,南中这个后院千万不能再出现什么麻烦。
所以,刘禅不同意南中再出兵。并亲自给霍弋写了回信,说:“按照应急预案,成都已安排妥当,霍将军当务之急是稳定南中,切记!切记!”
五
在江油关,敌人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进攻。
马邈站在城头,挥动着手中的令旗,指挥着守城士兵,有条不紊的狙杀攻近城头的魏军。
魏军一批一批地涌了上来,又一批一批地像退潮的江水一样退了下去。
突然,城内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呐喊声。马邈和守城的官兵回头向身后望去。
只见黑压压的犹如一群饿狼,从城内疯狂的向城墙扑来。仔细望去,一个个盔甲不整,蓬头垢面,如烟熏的太岁,火燎的金刚,是人是鬼难以分辩,把守城官兵全都看傻啦!
六
这群饿狼般的士兵,正是在野山中长途跋涉了十几天,从阴平偏道偷袭而来的邓艾的一万精兵。
邓艾的人马不是在悬崖绝壁之上,怎么从江油城中杀过来了呢?
原来,邓艾深知江油城关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他只能再次冒险赌一把了。
邓艾在悬崖绝壁之上,寻找了一处坡度较缓,且绝壁上零零星星长有一些岩木和山藤的地方,给士兵下达了死命令,并且身先士卒,硬是依靠绳索、山藤,抠着岩缝,踩着岩木,攀木缘崖,溜下崖壁。
当这些兵士们下到离地面还有七八丈时,绳索长度不够了,岩木和山藤也没有了,只留下光秃秃的石壁。
退是退不回去了。
继续下,既无踩踏之地,又无攀抓之物。
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邓艾身上,只见邓艾将大刀从背上解了下来,小心翼翼的把刀顺着崖壁溜了下去,然后,把羊毡裹住了全身,双手松开了绳索,顺着崖壁连滑带溜的滚了下去。
其他将士也学着邓艾的样子,滑的滑,溜的溜,滚的滚,就像是发生了一场山体大滑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北伐北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