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406(1/1)
竟国内还有许太平在。
但架不住杨母的软磨硬泡,最后只能同意。
本来还想给许家写封信告诉对方自己出国的事,但那人的生意在国外出了点问题,只能连夜赶回去了。
这十年里,杨慧基本都在国外发展,只是偶有回国。
“原来是去国外了阿,难怪没有你们娘俩的消息。”胡建军恍然大悟道:“不对阿,那这平头阁呢?怎么回事?”
“这个说来就更长了。”对于这平天阁,杨慧好像不是很想说,这就岔开了话题,道。
“我今天之所以来得这么晚,主要是去额么瑞坑鉴定一件瓷器了,刚下飞机。”
看着杨慧岔开了话题,胡建军也没深究,问道:“什么瓷器阿?”
“听说过瓷母吗?”杨慧反问道。
“是那个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那个慈母吗?”胡建军道。
苏嘉骆闻言,忍不住白了胡建军一眼,道:“杨小姐说的瓷母,应该不是你口中的慈母,手头可没有衣服补。”
“那是什么?”胡建军不解道。
“如果我没猜错,杨小姐要说的瓷母,应该是乾隆鼎盛时期创烧的一件瓷器,它集结了十多个陶瓷品种于一身,当时烧造的目的和今天一样,就是陈设用,极充分地表达了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的审美。”
“我说的对吧,杨小姐。”苏嘉骆开口道。
“没错。”杨慧点了点头。
“原来是瓷器的瓷阿。”胡建军恍然大悟道:“这瓷母,京城博物院陶瓷棺不是有一件吗?”
“而且这东西我也去博物院看过,体量非常大,釉色极为丰富,就是陶瓷专家在它面前也要分析半天才能知道它有多少种装饰手法。”
“我当时看到这物件就一感觉,个儿大,壮观,富丽堂皇!”
胡建军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瓷母集多种瓷器品种于一身。
有珐琅彩,洋彩、仿哥釉、青花、金彩、松石绿釉、窑变釉、斗彩、粉青釉、霁蓝釉描金、粉彩、仿官釉、仿永宣青花、珊瑚红釉描金、仿汝釉、酱釉描金彩。
而且器身一共有12幅吉祥图案,6幅为写实图案,有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九鼎,另外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
“确实,京城博物院是有一件,不过以我对天朝文化的判断,我认为这东西当时烧造的就不可能是一件。”杨慧笃定道。
“怎么说?”胡建军问道。
“天朝自古就有成双成对的概念,这东西凭什么就烧一个呢?”
“再有,这东西历史上非常难烧造,当时是专门给皇上烧造的,您就烧一个,万一烧坏了呢?”杨慧一连问出了好几个问题。
确实,瓷母的烧造难度极高。
一般瓷器烧造分高温釉和低温釉,高温釉大多在1200度至1300度之间,低温釉一般在800-900度。
如果非得划出一条界线,这个界线就是1000度,1000度以下算低温釉,1000度以上算高温釉。
把高低温各种釉烧于一个瓷器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哪个在前面烧、哪个在后面烧?
高温先烧、低温后烧,就是这个逻辑. ....
十多种高低温釉在一件瓷器上同时烧造成功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非常困难。
这有点像你把窝头、馒头、发糕、花卷、包子等等一屉蒸熟,是不大可能的。
因为每种食物熟的时间都不一样,你愣把它搁在一起蒸,有可能窝头还没熟呢,这馒头早蒸开了花。
而且过去烧窑使用木柴烧,很不容易控制炉温,今天就容易了,插一温度计,直接从外头就看见炉子里的温度了。
这在过去是没有可能的,这个过程想想都很困难,就别说你把它烧成了。
“虽然知道瓷母是乾隆时期烧造的,但那谁烧的?什么时候入的宫廷?最初又叫什么名字?这些现在谁都说不清楚。”
“哪怕翻阅整个清宫档案,也没有相关的记载。”
“但根据它的状态,推测可能跟一个叫唐英的人有直接关系。”杨慧继续道。
“唐英。”许太平自语了一声。
对于唐英,他是知道的,乾隆时期的督陶官。
所谓督陶官,就是督造烧窑的一个官员。
清代陶瓷重器基本上都跟他有关,比如转心瓶、套瓶、交泰瓶等等。
唐英在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碑》上,记载了他督陶期间,总共仿古、创新了57个陶瓷品种,瓷母身上的所有的装饰手法,都没出这57个品种。
“怎么?在国外发现瓷母了?”许太平终于开口问道。
“是的,而且还是一拍卖公司。”杨慧点了点头。
不想错过《重生:从鬼市捡漏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