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七章 大学(2/2)
和很多人的印象中不一样,华国的半导体产业起步并不晚,在一众在共和国成立时回到国内的半导体专家的带领下,华国半导体产业从建国之初即开始蹒跚起步。
1953年建立的京城电子管厂,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晶体管厂。
1956年之后,我国半导体材料方面进展迅速。1957年拉制成功了第一根锗单晶,同年11月底到1958年初,第一批锗合金晶体管研制成功,并掌握了锗单晶掺杂技术;1958年,锑化镓单晶研制成功,11月,我国第一根硅单晶拉制成功……
这也为我国在1960年全面开展半导体硅器件的研制创造了先决条件。这一年,华科院在京城建立半导体研究所,同年在冀省建立了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器件开始在工厂生产。此时,国内搞半导体器件的已有十几个厂点,北方以京城电子管厂为代表,南方以盛海元件五厂为代表。
1963年,国家组建第四机械工业部,主管全国电子工业。不得不说,在这个时期华国电子产业干的不错,两年后华科院研制出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没错就是光刻机,那时候amsl还没诞生,而**十年代光刻巨头霓康也刚刚进入光刻机领域,米国也才开始搞光刻机没多久,甚至在七八十年代我们还有不少芯片产品出口到米国和倭国,你能信吗?
进入大学后,阎解旷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他再次重复起他在插队前的刷书模式。一个人最怕的就是那种付出没有回报,努力得不到收获,而阎解旷作为一个有挂的男人,每天看着系统面板不断上涨的经验,看着自己的各项知识一点点提升的扎实反馈,让他醉心其中,乐此不彼。
除了上课和各项活动外,他和苏婉基本都泡在学校图书馆,在超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的作用下,让他仅用了一个学期不到的时间就自学完了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并开始向更深层次的领域进行钻研。
在几次测验中,阎解旷都以远远领先的成绩获得第一。阎解旷优异的成绩很快引起了教授们的注意,甚至还有教授主动邀请他加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阎解旷来自移动互联网咨询发达的时代,对于集成电路的历史还是比较清楚的,再加上之前通过自学打下的扎实基础和大半个学期的学习,到了这种场合简直是如鱼得水,很快就帮助项目组解决了几个关键性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05机的研制过程中,他的贡献帮助项目组攻克了一些重大难关,大大节省了研发时间,提前完成了研制工作,获得了上级的肯定和表彰。
不想错过《从火红年代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