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 探头杀(1/2)
小队清理了十几栋建筑也没有发现敌人。
这时叶枫的智能作战指挥系统上突然发出了告警音提示。
叶枫看了一下卫星导航系统,他们已经比别的小队超前了两栋建筑。
系统提示是根据自动识别系统反馈的信息,系统检测到他们两翼已经暴露,所以自动告警提示。
由于最近进攻很顺利几乎没有遇到抵抗,所以大家有些松懈。
叶枫看到了告警提示,使用小队通信频道说道“全队停止前进,向我靠拢收缩防御”。
刚刚下达命令同时左前方突然发生了爆炸。
与此同时屏幕上实时显示出“左侧w2无人机被导弹击毁坠落”的信息提示。
爆炸声一响,负责驾驶左前方无人机的王俊峰大叫一声“十点钟方向”。
如果指挥系统不是智能系统,需要在通报前先报出自己呼号。否则其他友军不知道你是谁,不知道你通报的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
而智能指挥系统会根据语音识别自动识别出通话人,并在其他友军屏幕上会提示通话人是谁和通话人位置信息,以及显示附近所有作战设备收集到敌军位置信息。
当然这种通报敌人位置和已经确认敌人位置标示是有区别的。
这种不确定敌人具体位置的告警信息,会其他人显示屏上十点钟位置显示有敌人的红色告警信息,而且敌人是用虚圈显示的。
而经过确认的敌人,他们的位置会用实心圈显示。
告警信息发出了令人刺耳的“发现敌人”声音,声音刺耳是为了让你更加注意到这个信息。因为在激烈紧张的战斗状态下,一般的告警很容易被忽略。
无人机被攻击的同时,ai智能反击系统自动定位到了敌人位置。
ai智能反击系统同时自动调整了邻近武器平台瞄准参数,小队左侧三个队员机甲机器人左肩上的榴弹器接收到了攻击参数。
左侧三名战友毫不犹豫的按下了确认发射按钮。
“嘭”“嘭”“嘭”三个榴弹器快速定位并发射了榴弹。
叶枫也调整了155炮向十点钟方向的右墙角直射了一发榴弹。
无人机遭到的袭击叫“探头杀”。方法就是在楼房建筑后面,用一个火箭筒垂直向上瞄准。见到无人机飞出立刻用火箭筒攻击。
这种攻击无人机几乎没有任何躲避的机会。“探头杀”这种攻击过后,攻击者为了避免受到曲射炮火攻击,往往会绕过建筑右后墙角利用墙角躲避攻击。
躲避炮击最佳位置就在叶枫小队面向的右墙角位置。所以叶枫向右墙角直射了一发榴弹。
王俊峰是一个新人,来到小队后和赵梓晴组成了双机编队。王俊峰的无人机负责警戒时,赵梓晴的无人机跟在后面待命。
王俊峰的无人机被击毁后赵梓晴快速调整了一下诱饵弹设置、告警雷达状态、打开了武器保险等。
最后看了一下飞行高度,赵梓晴打开频道汇报道:“山猫1,航向1-6-5,准备下降高度到60。”
赵梓晴轻开加力由高空向王俊峰的无人机最后位置飞去。进行补位并侦查确认炮击后毁伤结果。
赵梓晴驾驶的无人机,在对内其他友军屏幕上显示为w1。
小队一共有四架无人机,一般情况分成两个双机编队的组合。
根据情况也可以组成一个四机编队,无人机负责小队空中和高层建筑侦察和掩护以及为己方火炮提供观瞄等。
两个双机编队各有一架在小队前低空前执行支援和侦察等任务,另一架在高空警戒。
小队无人机是轻型无人机,空重只有三点二吨重,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四点五吨。
可以携带几枚到十几枚导弹、炸弹或火箭弹,拥有一门20mm口径机炮备弹1000发。
机舱内还有一架小型无人机,飞行重量有十几公斤。可以用于侦查室内或狭小空间情况。
小型无人机外观就像缩小版的轻型无人机,不同的是武器只有一挺6.8mm的机枪和一些探测设备。
小型无人机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或通过触摸屏指令控制。剩下就交给ai控制,其他队员也可以获取控制权来遥控小型无人机。
轻型无人机中间有一个涡扇发动机,通过矢量喷管,在两个机翼和尾部各有一个可以调整喷射方向的喷口。无人机可以垂直起飞也可以水平飞行。
机翼采用可变后掠翼技术,飞机在低空对地攻击时机翼与飞机成九十度,有利于飞机低速飞行对地攻击。高空高速时机翼向后收缩可以降低阻力提高飞行速度。
无人机是通过摇杆控制,利用头盔瞄准目标,发射导弹按钮在摇杆顶端,发射时只需要拇指按下即可。
无人机是由碳纤维为主的材料合成。这种材料轻如塑料却比钢铁坚硬十倍,并且比钛合金更加耐高温。
赵梓晴一边操控着无人机,一边调侃着王俊峰“呦,峰峰,被探头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不成气候的发明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