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065章 上通榆(1/1)
镜头1
为什么一个盗窃犯,能来到宣传科当一名报道员呢?
镜头2政治部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儿,管人和教育人的地方出了这样的事情,很讽刺。
镜头3为了弄清原委,也为了吸取教训,政治部责成保卫科韩干事和宣传科代表丁朝阳到单之寿的家乡通榆县去一趟。
镜头4通榆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小地方,通榆的人爱喝酒,经常见面就是喝,能从早上喝到晚上。
镜头5通榆县武装部长接待他们,说:“单之寿是顶替退换新兵入伍的,有一名入伍新兵检查出乙肝,被退了回来,从后备兵源中,选择了单之寿,是当地派出所举荐的。”
镜头6显然武装部长想推卸责任,强调新兵没审查好,是介绍者的责任。
镜头7通榆五井子乡派出所长接待了他们,说:“单之寿是个惯偷,曾经因为盗窃多次被拘留,由于改造比较好,他母亲是个中学语文老师,没有父亲,他会写文章,我们作为帮教典型,通过政审,把他送到了部队,谁知他不争气!”
镜头8他把责任推给当事人,只字不提自己的过错。
镜头9所长介绍说:“他十六岁时制造通榆县委办公大楼偷窃大案,那时他还在上中学,他到县委大楼内,躲在厕所里,到深夜,来到县委书记的办公室,从门上的通气窗户爬进去,他很有反侦查意识,事前除了准备做案工具外,还准备了一块布,手到的地方都垫上布”。
镜头10这样的孩子只能作为帮教对象,挽救他,给他个机会,最初是本着这个思想去的。
镜头11所长接着说:“他进到办公室内,翻了个遍,最后在抽屉里拿走了一张一万元的存折和县委书记的身份证。”
镜头12他偷盗从小就养成反侦查的习惯,他不就一点儿手印和脚印在现场。
镜头13第二天早上九点多,他早早带着存折到银行去取钱,没想到,被赶到的警察抓住,没有造成损失。
镜头14被拷上手铐的单之寿被带进了派出所。
镜头15“由于没有造成损失,单之寿又未成年,只是给了拘留处理。”
镜头16丁朝阳想起自己的少年,要不是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可能会和他一样。
镜头17派出所长说:“对这样的青少年,我们一向都是以教育为主,当时我做为他的帮扶对象,觉得他没有父亲,母亲拉扯他不容易,他又是个聪明的孩子,经常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到部队大学校锻炼一下,肯定错不了。”
镜头18韩干事觉得他的家庭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决定去看一下。
镜头19韩丁二人来到单之寿的家里,看到他的母亲,她是个不到五十岁确像六十多岁的老太太,镜头20曾经教过中学语文的她,丈夫因病去世,剩下她母子俩相依为命。
镜头21单之寿年龄不大,但是他知道孝敬母亲,每当偷窃得到的东西,他都交给母亲,母亲也是生活所迫,从一开始的反对到慢慢接受。
镜头22对这样的孩子,谁都不会拒之门外,政府的罪犯改造原则就是以帮教为主。
镜头23单之寿一个人,拿着行李万分庆幸的来到了连队,他入伍本应政审过不去,只因派出所长是他的帮扶对象,又赶上一名乙肝新兵被退,就这样得到了入伍参军的机会。
镜头24他一个人坐在赶往部队的列车上,打算好好干出个人样来。
镜头25在母亲的熏陶下,单之寿对文字非常感兴趣,写出的文章每次都能被“前进报”刊用,师里宣传科需要报道员,下去筛选,比较之后,选中了他。
镜头26到了机关,无人看管,经常有容易入手的东西的诱惑,偷窃的老毛病就犯了。
镜头27情况全都摸清了,任务就算完成。爱喝酒的韩干事想起了曾经到通榆县接过兵,认识不少的酒友,开始联系他们。
镜头28丁朝阳不胜酒力。
镜头29他只能看着韩干事一连着三天喝大酒,韩干事二百斤的体重,早上起床就有人找他,一天三顿都是酒,早上一斤,中午一斤半,晚上又是一斤,啤酒无数,这让丁朝阳领教了什么是喝大酒。
镜头30酒,让丁朝阳看到韩干事对事儿的态度,通过单之寿一事,虽然小偷可恨,但社会对年轻罪犯还是宽容的,给年轻人的成长,还是希望更多。
不想错过《漫长的旅途》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