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一章 河伯(1/2)
赵方自从下来之后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这些石像,他走到最近的那个石像前,认真的看了看,石像虽然雕工略显粗陋,造型有些抽象夸张,但是却极为传神,一眼就能认出石像所雕的就是地上这个怪鱼。
赵方看着石像不禁赞叹道:“线条流畅,大开大合,王志说的不错,这绝对是商周时期的东西,再看这石像周围的纹饰,应当是出自商朝的后期。”
这时赵方忽然注意到,在石像的下方有几行小字,正是商周时期的金文,恰好印证了他的推断。赵方看着石像上的文字,眉头渐渐拧在了一起,他沉吟半响后说道:“这东西根本不是什么鱼,它是河伯!”
“河伯!!”听到赵方的话,曲思远和瘦子全都大吃一惊,异口同声的叫了出来。
曲思远问道:“是西门豹治邺,河伯娶亲的那个河伯吗?”
赵方点了点头说:“不错,就是那个河伯。”
“想不到真有河伯这种东西吗?可是这不是一个神话传说吗?”
赵方摇了摇头正色道:“古代的人虽然愚昧无知,但却不会凭空捏造,那些所谓的神话传说,都是因为古人遇到自己无法解释的事情,才将其神化、妖魔化,再经过后世不断的以讹传讹所致。后人只是把这些当做神话传说来听,却不知有多少事实的真相被掩埋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徐福的事情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吗?”
赵方接着又说:“这上面的文字说,殷商的遗民们为躲避周人的追杀,才逃到这里,并把黄河的河伯带到此地。”
“周人追杀?历史上不是说在商纣被周武王所灭后,商朝民众都主动臣服了,并被安置在朝歌故地了吗?”曲思远不解的问道。
赵方摇了摇头说:“真实的历史比你知道的要复杂得多,在商纣死后,武王为控制殷商的王族部落,将原来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分成邶、卫、庸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庸由管叔鲜掌管,史称三监。后来管叔、蔡叔勾结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旦奉成王命令,率师东征,经3年的艰苦作战,才讨平了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并收降了大批商朝贵族,同时斩杀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但是同时历史上还有另一个说法,即武庚并没有死,而是逃到了我国的东北方。在《尚书?大诰》中就有周公东征后北方、东方民族大迁徙的记载,因此在我们考古界一直有一个推断:三监叛乱被平定后,武庚或许并没有死,而是逃奔到周人统治力所不及的地方,即燕之北、肃慎之南,并重新建国,国号北殷,国都的地点约在今天的辽西一带。后来到了周康王时,伯懋父北征,联合了燕和肃慎夹攻北殷,北殷终告灭亡。殷商的王族随武庚北迁的很多,大部分都继续留在了辽东和朝鲜半岛的北部一带。”
曲思远和瘦子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段历史,都听得有些入了迷,瘦子恍然大悟道:“如果依照这个推断来看的话,那殷人渡海来到日本诸岛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方讲的嘴都干了,他拿出水壶喝了口水,点了点头说:“殷人遗迹出现在这里,也恰好印证了我们之前的猜测,这将会是考古界一个重大的发现。”
曲思远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这个河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啊?石像上说殷人把它们带到了这里,当时殷人可是在逃亡中啊,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把这东西带到这里呢?”
赵方听完之后皱着眉头沉吟了半响,缓缓说道:“这还得从头说起,河伯一说源自我国黄河流域,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是黄河的水神,原名冯夷,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在民间又被称为“水虎”、“水虫”,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中皆有提及。据南朝人刘义庆所编的《幽明录》上记载,这种生物身高约60公分至1公尺高,体重45公斤左右,貌似3岁至10岁的小孩模样,长得像人也像猿猴,身上会发出臭味,体表附有粘液。”
瘦子看了一眼地上的那具怪鱼尸体说:“这东西倒是跟书中描述的河伯有几分相似。”
赵方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我们都知道殷商文化是发源于黄河流域的,黄河因此就成为了中原文明的母亲河,就如同尼罗河和埃及人的关系一样。但是自古以来黄河就一直水患不断,而河伯作为水神主掌黄河,自然被中原百姓所敬畏,甚至有可能将它视为部落的图腾,既然是图腾,当然是走到哪就带到哪了。”
曲思远的好奇心大起,追问道:“既然是出自黄河流域,可是为什么我们却从没听说在哪个地方发现过呢?连骨骸都没有见过!”
赵方淡然一笑说:“自从殷商为周所灭之后,有关河伯的传说就渐渐少了,不过也不是没有发现过,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其实我还真的曾经差一点见过河伯。”
赵方此话一出,曲思远来了兴趣,不住的央求他赶紧讲讲。赵方倒也没有卖关子,娓娓讲述了自己当年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八十年代末,那时赵方才刚刚高中毕业,被分配到河南某县的文化站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不灭亡魂》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