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十八章 陷害忠良(上)(1/3)
已经几天了,天山谷那些妖精连一点迹象都没有,不管是因为什么,现在是难得的机会,是时候把温不在这根钉子拔掉。现在他在山上呆着,可一旦战事缓和,他回来了,又和赵暄联手,赵国只要有一点机会,是有可能重新崛起了。
至少要将这一文一武中的一个除掉。元见进并不想杀他,但也要泼点脏水给温不在,让他永远被逐出朝堂。所以元见进又一次去拜访宋楷。
虽然之前宋楷派人来请,可元见进因为在等天山谷的消息而没去,这次既是商量也是去请罪的。所以还带上了一些礼物,在门前以元殿的身份报上姓名后,元见进就堂而皇之的走了进去。
宋楷亲自出来迎接,并收下了礼物,还一口一个贤弟。
元见进入座后,说:“之前您亲自派人来请我,因为一点事情而没有来,我可是来登门谢罪的啊。”
宋楷说:“哪里话。我们可是兄弟啊。对了,三殿下那里,究竟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这个时候议和,如今的大梁已经和空城没有区别,两面受敌不说,更是没有兵可以用了。”
元见进当然不能说怕被人趁虚而入,就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看起来赵国是没有存在的可能了,但是事实上呢?一个倍受排挤的大将温不在,振臂一呼居然就有八千人和他一起出征;一个临淄王赵暄,私自募集兵马却不受任何惩罚,这算什么?”
宋楷若有所思的说:“你的意思是说,赵国仍然有能力坚持下去?可那样做的话岂不是玉石俱焚吗?”
元见进说:“大人你不会,但他们会啊。”
宋楷似乎是明白了,“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即使咱们攻克大梁,他们也能夺回去。而且,会给我们迎头痛击。那就不惜一切代价,将他们这点底气也耗尽才行。”
元见进说:“那就要利用现在正在和谈的机会,制造一点温不在想要谋反的证据。”
宋楷问:“那赵暄呢?”
元见进说:“他还不急,一方面他伤势未愈,再说燕凌霜护着他也没有机会。先除掉温不在也是一样的。等和谈有了结果,夏军撤退了,他温不在的结局也就注定了。”
宋楷说:“那就要拿点真货出来,不然赵昶是不会上当的。”
元见进问:“真货?什么意思,不是栽赃吗?”
宋楷说:“这就叫虚实难辨,一方面我们造谣栽赃,另一方面也要用货真价实的证据。他温不在私下里肯定没少发牢骚,只要有人证,只要有几个人证,那就不一样了。当真的和假的都差不多的时候,你还能辨别吗?尤其是他们都混在一起的时候。”
元见进说:“那就好办了,假的我来,真的你来。”宋楷同意了。两人又商量了一下,元见进就告辞了。
宋楷又叫来他弟弟宋迈,宋迈虽然有心退出,但宋楷开导了他一番,宋迈发现宋楷说得对,他现在已经深陷这场较量之中,不把温不在和赵暄除掉,他也无法安然抽身而去。所以宋迈又义无反顾的加入了。
接着,宋楷和元见进开始准备,元见进派人制造假证据,收买对温不在不满,或是想投靠他们的小官,对温不在的“谋反之心”口诛笔伐。
另一边的宋楷则将温不在之前遭到不公待遇后的牢骚,埋怨都作为证据,将听过或是听说过的人都当作证人,大肆散布出去。
同时他们还收买宫里的人,在赵昶耳边吹风。赵昶本来就是病急乱投医,不得不启用温不在,而如今可能会重新获得喘息的机会,那也就不必重用温不在了。何况现在还有这个传闻。
赵昶虽然对赵暄和温不在多有猜疑,但现在是多事之秋,还用得到他们,也不能太张扬,赵昶就让人去查查事情的真假。可回来禀报的人也只是说现在朝野上下很多人都这么说,却没有任何证据。
赵昶问:“很多人都传这个吗?”
“回禀陛下,是的。但那些人都是些小官,人微言轻,也没有别的证据,所以小人没有采信。”
赵昶又问:“没有高官传这个消息吗?”
“回禀陛下,这个小人就不得而知了。那些达官显贵对这件事大多都躲不及呢。”
赵昶挥手让他退下了。他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说:“奇怪,温不在堂堂大将军,就算有什么不满,说出去让人知道,也不会只是些小人物听到啊。高官都躲着,又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们知道什么?”
经历过赵洋乱政的赵昶,对臣下一向猜疑,只是平时都不显现出来而已。如今国土锐减,国力消耗殆尽,民怨很深,朝中缺文臣,军中缺武将,不用则乱,用之则疑,赵昶的日子看似悠哉,其实并不好过。
思来想去,赵昶是越想越怕,越怕就越胡乱猜测,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派人多加监视而已。尤其是温不在和赵暄,当然,也不排除宋楷和钟离典。而且还要弄清楚,元见进是个什么态度,于是赵昶派人去传唤“元殿”进宫,试探一下。
元见进自然乐意去煽风点火,就跟着来人去了万圣神宫。自从元见进得到了赵国的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通天皇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