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养殖帝国 > 第105章 缘分(3)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5章 缘分(3)(1/2)

目录
好书推荐:

二太公见王延章手里拿着那杯茶,痴痴呆呆地坐着一动也不动坐,举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朗声道:“章娃子,想什么想得如此入神?”

王延章猛地被二太公一拍,把他正在神思悠悠中神游在半千载大清汹涌澎湃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拉回到当下的现实中来。

王延章望着手中那杯巳经凉了多时的龙井茶,定了定纷乱的神志。

书童适时地给他沏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放在他身旁的茶几上。一朵茶花在茶水中久久地旋转、沉浮……

王延章端起那杯清香四溢的茉莉花茶,慢慢地呷了二口,顿神清气爽,回过魂来。

王延章品过热茶后,又拿起那本放《清宫秘史》,凝神端详着照片右边的那个人:二十岁多的年纪,国字脸蛋,浓眉大眼,长长的睫毛……

看到这照片,王延章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瞧她那双漆黒明亮的眼睛,还有脸上那两个浅浅的酒窝,酷似……像谁呢?

他的心头一震,脱口而出:“二太公!又有点像石万里!”

二太公颌首道:“贤侄猜对了。他是老朽爷爷的爷爷——石文秀,与你祖公王宰相曾在朝中同为一殿之臣并深得你祖公提契。可算得上是我石门堂上先祖的恩公呀!”

二太公这一番情真意切,深藏在心底的话,如平地一声惊雷,直把王延章惊喜得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猛地跨上前,紧紧握住二太公的双手,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

此情此景,无声胜有声。

良久,二太公手捋白髯:“贤侄,你我南北相会,非是机缘巧合四个字能道得清,实乃缘分,三生的缘分呀!”

王延章连连点头称是:“是呀!实乃三生的缘分呀!”

二太公待王延章恢复常态后,慢慢地向他揭开了清代“王、石”两家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烟尘??——二太公的太公石文秀,在清代朝廷科举制度考试中,虽然未能大遂平生所愿,考取最高功名——进士及第,却也得了个同进士出身。

石文秀出生于岭南新州石头村一户石姓的“书香世家”。一出生,家庭就按“科考取官”模式对他进行培养。

三岁时,祖父石锦兴就开始教他学《三字经》、《千字文》等,“进士梦”是他一家三代的进身仕途梦想。

按照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获得举人资格的考生就可以上京参加会试。

会试取中了,称为进士。

中了进士,就可以名正言顺做官,一部分优秀的选入翰林院,称为翰林,这是最高“学术职称”,一般的进士至少也可外任知县,这是古代文人士子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石文秀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就考取了举人,获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才学超群、心怀天下的石文秀带着亲友凑的一百两银子做路费,前往清代京师——京城赴考,先前妻子王氏准备的一百两银子,他全部给了“家贫不能举火”的舅母。

三场考罢,石文秀的卷子虽然获得了考官的好评,却没能中榜。

石文秀只得打点行李,南归故里。

石文秀这次进京城赴考,虽然没能中榜,但却有二大收获。一是他在这里遇到了伯乐——王杰。王杰在朝廷以贤良科目召试对答策问的一千余人中,石文秀名列第一。两人共论时事,相谈甚欢,引为至交;二是归家途中,沿途考察各地时务,民情了然于胸,见识大为增长。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前度石郎今又来。

这一次,石文秀差一点就被录取了。

同考官极力推荐他的卷子,主考官也认为这名考生“言有体,不蔓不枝、次畅、三顺、诗妥。二场尤出色”,准备以前十名录取。

然而临揭榜时,考官发现岭南多录了一个名额,而中原尚未录满,为了平衡,撤去了石文秀的进士资格而补给了中原,他又一次名落孙山。

后来,为了安抚石文秀,主考官给他一个“誊录”的职务,让他进入翰林院队伍。

可是,心高气傲的石文秀不愿意担任这样抄抄写写的职务,他还要搏一搏,于是拒绝了。

又是一个三年后,石文秀第三次参加会试。

这次考试,石文秀可谓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助,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主考官批他的答卷上出现了一处明显的错别字:提拔的“拔”字,写成了点拨的“拨”字。

这一次,竟是一字之错,又名落孙山。

正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进士,是有科举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做官的“门票”,考不上进士,石文秀就失去了一条进入官场的阳光大道。

为此,石文秀陷入了苦闷和失落之中。

石文秀才高八斗,才压群儒,三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

当时,北京城有一位高士有感于此,仰天叹道:新江北流,惜九曲十八弯,文秀虽有状元才,但没有状元命。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养殖帝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