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1/2)
在李隆基以太子身份监国之后,李旦曾萌生过要传位与他的想法,并曾就此事与大臣们商量,结果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对。连李隆基得知此事后,都上表请辞太子监国,还说要把太子之位让给哥哥李成器。无奈,李旦只得作罢。不过,对这万人敬仰的皇位,他似乎始终都看得很淡,毫无留恋之意。不久,他又把处理军国政事的权利下放给了李隆基,除了五品以上官职的任免以及重要的军国政务外与自己商量之外,余者皆听太子处分。很明显,他是打定主意,不想干了。
李旦的一系列行为与他软弱、淡泊的性格有直接关系。当然,年过五十的李旦笃信道教,痴迷于长生也是原因之一。
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乃是修真得道之士,李旦把他召进宫中向他虚心求教长生之道。司马承祯每次被李旦请入宫时,身后都跟着两个轻衣小童,俱是粉妆玉琢,且长得一摸一样。李旦每次见他三个飘然而来,都会惊呼仙人降临。
这天,李旦与司马承祯对弈围棋,才下数子,就觉得头痛,便道:“朕这个月服了两粒丹药,按理说不该头痛呀。”
司马承祯道:“贫道对于飞丹炼药有些浅见,不知陛下愿意听吗?”
李旦道:“先生快讲。”
司马承祯道:“养生之术在于内外兼修,内即是指精气,无形无质。外即是指四肢百骸,有形有质。修炼之术须有内及外,由表及里。养内则必须调养精气,达至最高境界才可结成内丹,即成不死之身,但却不能飞升变化。只有以外丹辅之,阴阳相合,才可化去皮骨,达至飞升轻举的境界。如果内丹未成,而强服外丹,则如同将柴草至于火中一般,会然为灰烬。此乃贫道浅见。”
李旦闻听此言,大惊失色,道:“先生之言甚善。朕悔不能早遇先生,误入歧途久已。但浮世荣枯,恰似梦幻,朕亦不能分辨正道。”
司马承祯道:“陛下一切顺其自然即可,不必用强。须知无为二字。”
李旦道:“以无为之道修身,那么治国又该如何呢?”
司马承祯道:“治国与修身同理。”
李旦道:“先生真乃是朕的指路明灯啊。先生有何修道的秘术尽可教与朕。”
司马承祯道:“这秘术说起来陛下定会不以为然。贫道辟谷之时,只吃松针及饮清水,却能够身轻体健。”
李旦颇为诧异。其实他那里知道松针是极佳的保健食品。他道:“只吃松针,就可以吗?”
司马承祯道:“陛下瞧见贫道身后这两个童儿了吗?”
李旦道:“先生的道童如此清秀可爱,朕朕爱之不胜呢。”
司马承祯道:“其实他二人是双生兄弟,今已一百另一岁了。贫道辟谷食松针之法,乃是他二人所传。”
李旦其实对司马承祯早已奉若神明,对他的话没有任何怀疑。其实这些阴阳方士对着皇帝当然不能实打实的来,多少都会故弄玄虚的。那两个道童只有十一岁,司马承祯楞说是一百零一。李旦还真就信了。
司马承祯自吹出那样不找边际的大话之后,心中有些惶惑不安,生怕被人揭穿,于是没过几日就坚决请辞回山。李旦留不住,只好放人,还曾他瑶琴一副以示纪念。
萧至忠每天下午从台属出来之后,并不会直接回家,而是径奔太平公主宅邸。有时候事务繁忙,出来的迟了些,到了太平公主府前,已是车马盈门了。崔湜、窦怀珍、岑羲、慧范等一干太平公主的亲信几乎都在这里聚首,隔三差五饮宴聚会。
睿宗延和元年(712)七月的一个夜晚,太平公主府中正在庭中欢宴,忽然西北方的夜空里起了一道耀眼的扫帚尾巴,一颗彗星划过天际。古人认为彗星出现乃是不祥之兆。
玄都观道士李都量当时在场,立即对太平公主说道:“公主殿下,太微垣旁出现彗星,乃是不祥之兆,危及帝座。”
太平公主听了这话之后,登时想出了一个计策,让李旦明白太子的威胁有多大,好废了他。
第二天,李都量就把夜观天象,有颗彗星出现出现威胁帝座等语向李旦说了一遍,并说当传位与太子。人都有以己度人的心理,认为自己看中什么,别人也定会看重什么。太平公主热衷于追逐权力,以为李旦也是如此。谁知他正在这宝座上如坐针毡呢,巴不得拍屁股走人,苦于找不到个由头,这下好了,正好顺水推舟,落个自在。于是立马表示要传位与太子,以避灾象。
太平公主这才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可把她给急坏了。立刻找来亲信商议如何阻止李旦禅让帝位。有什么好法子呢?总不能杀了李旦吧。于是乎一夜之间阻止禅让的奏折雪片也似飞进宫里。李旦无一批复,看来他是铁了心不要再做这个皇帝了。没办法,太平公主只好亲自进宫谏阻,却没有任何效果。
李隆基听说父亲又要传位给他,也深感太突然。跑到李旦面前,叩头道:“儿臣以微末之力,得居储位,这已是父皇的格外恩宠了。不知父皇又要传位究竟是为什么?”
李旦道:“昨夜,李天师夜观天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烟云盛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