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七章 白日做梦(1/2)
山上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要艰苦,但我已经没有退路了,我的考公务员的艰辛历程,此时选择在农村,在我看来何尝不是一次具有家族意义的战略转移呢?
遵照母亲的吩咐,我先去外公的墓地转了一圈,磕了头,除了草并且跪着说了一些让他保佑他地外孙——我,顺利考上公务员的话。早晨的太阳,暖暖的照着位于阳山的墓园,我蹲着一棵柏树下抽着烟,山腰渐渐起了雾气,朦朦胧胧的似乎像未卜的前程,心里也就生出疑窦,不知道我说的话外公听到没有?这时表妹过来喊我,说小姨叫我回家,又说墓地太古怕跟上鬼。我就对着同样是墓主人外孙的小女孩,我的小表妹笑了笑,回头望了望外公的坟,心里想不知道外公听到这句话会作何感想,扭过头同表妹出了墓园,向家里走去。
我出去给外公扫墓时,小姨就开始张罗午饭,计划午饭是洋芋搅团,小姨在洗脸盆里淘着驴粪蛋大小的一窝洋芋,姨夫在屋檐下割了一块腊肉。扫完墓回屋,饭正做着,还没好。我小姨夫是个少言寡语的人,见我回来,张了张嘴露出几颗黑牙,终于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给我上了烟,便让我小表妹给我端来一个凳子,自己就同她的三个女儿一样蹴在地上,围着八尺的铁锅剥着洋芋皮。他们一边用嘴吹通红的手,一边麻利的剥着冒着热气,才出锅的煮洋芋,剥好一个就顺手撂到眼前的洗脸盆里。洋芋落进盆底就发出砰砰的很绵软的撞击声。不多一会,蛋黄色去了皮的洋芋,魔术般的涨满了一盆。小姨从灶房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喊道:“酸菜浆水炒好了!我看一下你们的洋芋剥的快了没有?”小姨过来摸着我的头说:“三儿饿了没有?”我闻见一股浓烈的炝葱花的味道,致使我急切的打了三五个喷嚏。小表妹说:“三哥,二姨想你了!”我对着小表妹笑了一下,说:“小姨我还不饿。”“不饿……不饿也好,过一会饿了你就多吃点。”小姨笑着说。小姨一转身又朝灶房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你们几个手上麻利些,捡大的剥,等凉的差不多了就让你爸把槽搬出来砸,我去熟些调料。”这时小表妹给我递来一个蛋黄色的洋芋说:“三哥,你先吃个洋芋,吃了暖和。”我伸手要接。我大表妹说:“三哥,你别吃——麻哩!”我小表妹就笑着自己吃了。我也笑了。
剥洋芋是个技术活,动作要快,剥的要干净。通过看剥洋芋使我充分认识了一个词语就是“烫手的山芋”。砸洋芋是个正宗的体力活,一盆子洋芋砸下来估计要消耗不少体力。
我看了在小姨家就姨夫适合干着体力活,也只有他干,谁叫他家一连生了三胎也没有生出个儿子。我是客人就暂时不参与了,何况这个工作还是有一定的技巧性。
洋芋槽端上来,支在厅房。我一看除了功用不一样和猪吃食的槽没有什么两样。姨夫往槽里倒了半盆洋芋,开始砸了起来。砸洋芋的家伙有点像铁锤,不过是木质的,再就是锤头是个圆台形状的木头,圆台的侧面凿有孔,斜楔在木质的把子上,砸的时候大头朝下,这样砸起洋芋来才不费劲,才能覆盖到槽底的任何角落,做的面面俱到。砸洋芋不能上来就下大力气猛砸猛捣,而是先把洋芋挨个用锤头的底面,一粒一粒压住,用平行的推力沿着锤把方向,在木槽容许的范围内,做往复运动。这道工序的目的就是使得洋芋蛋子能均匀破裂,让淀粉能充分粘合。把一个一个洋芋用这种方法碾碎,糍成一团,最后通过击打使得洋芋搅团,有柔韧性,内部没有大颗粒的核,吃起来才爽滑。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关于吃洋芋搅团的准备工作都到位了。吃洋芋搅团一般为凉吃和热吃。凉吃就是:凉拌式的吃法,把搅团盛在碗里,然后各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寡淡,选择放入,油泼辣子、油泼蒜泥、花椒盐巴水煮醋,剁青椒有时加一点香菜或者嫩韭菜。调料一入碗受到搅团的挤压,就会积在碗的一边,均匀的混合在了一起。这时就用筷子夹起一个疙瘩搅团,在调料里蘸一下,送到嘴里,啧……啧……嘿!人间至味啊!人间至味!吃完搅团,就着这碗里的调料底子,浇上热的酸菜浆水汤,再搂一勺酸菜,酸爽可口又热乎,定叫你饱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热吃顾名思义就是热着吃:把搅团用铲子铲成厚越一分,手掌大小的片子,待用。烧开酸菜浆水锅,待汤滚时将备好的搅团片子下锅,不能煮的时间过长也就是冒一下,遂即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香菜末、蒜苗末、葱花、韭菜末起锅。盛入碗中趁热吃,又是一番滋味。一般年轻人喜欢凉吃,上了岁数的人喜欢热吃。因此在阶州人的小吃食谱上一直将着洋芋搅团排在第一位,几百年来无出其右者。只是如今城里早点摊上出售的,无论是从材料的选择,火功的处理,制作的流程等各方面来讲都不如山上农户们做的地道,味道更是不及一半。我在小姨家吃的又是搅团中的上品。可别小看着洋芋蛋子做的土食,温总理当年在阶州工作时就常食此物,也喜食此物,温总理卸任前来看望阶州地震灾区人们时,下榻的阶州饭店还特意做了洋芋搅团。
吃过饭,小姨一家都要到地里干活,前两日下过雨,正是打理花椒树的好时候。该剪枝的要剪枝,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盗墓奇缘之坎刀门徒》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