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正文 第八十章 赤之瞳 三让徐州(1/2)
远离战乱的徐州,重新恢复了东国第一大都的繁荣昌盛,陶谦虽然算不上一代明君,但他对待自己的百姓,的却算得上秋毫无犯,与民同乐,再加上这段时日有刘关张三兄弟在小沛为其消灾避祸,徐州俨然成为了大汉王朝之中少有的极乐净土,就连这场让十六州郡苦不堪言的蝗灾,对于徐州的影响都只能算是微乎其微。
这一年,陶谦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六十又三,在那个时代,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没有遗憾了,加上陶谦本人的身体条件限制,十年之前他就曾染上恶疾,能活到现在,也算是他无尽功德带来的好运,只是这一次,陶恭祖确实撑不住了,也许是换季的缘故,染上重疾之后,陶谦便整日躺在卧榻之内,哀鸣痛嚎,让人看着着实心酸沉痛,有时病的严重了,甚至意识都不甚清晰,还会说些对不起汉室,对不起列祖列宗的胡话……作为陶谦帐下的重臣,糜竺陈登二人对主公的病情早已有了了解,看他这个状态,能再撑三个月就算是奇迹了,一旦陶恭祖离世,徐州这兵家必争之地必然会陷入一片混乱的局面当中,有些事情还是得早做打算。
计较已定后,糜陈二人兀自来到陶谦的卧榻前,他们追随了陶恭祖数载,对这位仁爱的老前辈无比的尊敬和钦佩,人都是有感情的,看着这位年老体衰的老人痛病呻吟的样子,一向在乎感情的糜竺竟不觉泪流满面,提到嗓子眼的一番话竟不忍心说出来,相比起来,陈元龙却冷静许多,生死有命,普通人根本无法改变上苍的旨意,与其这般踌躇不前,优柔寡断,还不如看开这悲哀的宿命,趁这最后的机会,让自己不留下遗憾。
在陈登的劝诫下,糜竺跪拜在陶谦身旁,握着陶恭祖长满硬茧的枯手残臂,抽泣低喃道:“主公,前段日子曹操之所以退兵徐州,是因为五原吕布从背后袭了他老本营,如今已到了年末时分,加上秋天蝗灾洗礼,大汉王土,无一不是一片荒凉,两家虽然罢兵,但明年开春时节,必又会取我徐州,这样的太平日子,我们着实享受不了多长时间,主公之前两次想要让位给刘玄德,虽然他执意拒绝,但那时候主公身子骨尚且强健,他刘备不愿接受也在情理之中,如今府君你病重,不如早早把玄德从小沛请来,商议谦让州郡之事,我想到了这个节骨眼,玄德断然不会再拒绝了。”
陶谦虽然欣赏刘备,也感激他不辞辛劳,来徐州拯救众生于水火,可人都是自私的,他陶谦就算人格再高尚,品性再端正,也不可能不在乎功名利禄,这般心甘情愿把属于自己的事业拱手让人,前两次让徐州,既是形势所迫,更属无奈之举,可眼下,让出徐州是他陶谦这人生中最后的一个执念,只有把徐州这个烫手山芋让给别人,陶恭祖才能走的安心,陶家的族人也可以世代安康,安安稳稳度过这一生。
刘备奉命驻守小沛这段时间,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个人口碑和信誉更是传遍徐州13座城镇,半年来大汉各地都在闹粮食饥荒,刘备很懂百姓的心思和生活的不易,主动开放军粮,甚至亲自出马,和两位兄弟到徐州田间,协助当地农民开垦荒地,驱散蝗虫,可以说,徐州这片净土之上的平定安逸,绝大部分的功劳都属于刘备,他是一个典型的任劳任怨的地方父母官,清正廉洁的品性一点不次于徐州太守陶恭祖,也正因如此,坊间谣传了许久,一旦陶谦不幸离世后,接替陶府君守卫这一方水土的人,一定是这位爱子如民的刘玄德大人。
得知陶谦病重的消息后,刘备顾不上处上小沛郡府的要务,马不停蹄的率关张二弟,并10余骑人马星夜兼程赶到了下邳,城内的百姓听说是刘玄德前来,好像迎接不得了的大明星一般,当日都起个大早,站在下邳主干道两侧,夹道欢迎刘备一行人的到来,糜竺,陈登,陈硅等徐州文武早已恭候多时,虽然刘备还没有正式接受徐州郡,可看他们毕恭毕敬,油嘴滑舌的模样,倘若是不知道徐州局势的人看到这一幕,八成得以为他们都是刘备麾下的亲信忠臣,这样人走茶凉的悲寂景象,很好地解释了陶谦如此渴望让出徐州的原因,不是他想让,而是他不得不让,徐州上上下下都已经把刘备看做新的统治者,有些时候,顺应天意,兴许你会失去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如果逆天而为,可能会落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陶谦将刘备一众人请到自己的卧榻前,老泪纵横的双瞳因为病痛的折磨,已然肿的通红,消瘦的面颊和脸腮开始朝骨内收缩,显然这段时日,陶恭祖已经到了食不下咽,朝不保夕的存亡时刻,刘备紧握着陶谦的手,眼眶不自觉的被泪水浸润,不知为什么,每每到最合时宜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刘备都会拿捏得恰到好处,用几滴眼泪,树立一个仁义伟岸的形象,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哪怕他心中的苦楚远没有外在表现的这般情真意切,可他总能表现的像是世界末日一般,就连陶谦看在眼里,不觉都抱有一丝幻想。
“玄德老弟,我这次请你来,不为别事,如今老朽我已经病入膏肓,怕是活不了多少时日了,我是真的希望明公可怜一下大汉王土之城,就听老夫一句,接受这徐州符印,这样老夫也可以死而瞑目呀。”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道三国之踏雪无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