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8章:郑忽援齐斩戎帅(1/2)
祝聃等回军,见到郑庄公就说:“臣已经射中周王的肩膀,周王害怕逃跑,正准备追赶活捉这个老小子,大获全胜。不知主公怎么鸣金收兵。”
郑庄公说:“这一仗已经胜利了。各位大将已经立了大功,一定重重奖赏。周天子以怨报德,好坏不分,无端发兵进攻郑国,我们出兵自救是万不得以的事情。我们已经打退了进攻,保住了郑国,也赢来了名誉,在各诸侯国眼中我们就是老大,这就行了。如果抓住周王,那就过头了。杀了他我们就会背上弑君的骂名,得罪天下的诸侯;送他回去也不恰当。我可以得罪天子,但是不能得罪天下。所以得胜就收兵,见好就收,这才是道理。”
祭足说:“主公说得很对。战胜王师,我国的兵威已经树立起来了。这一仗打得周王胆寒畏惧,今后绝对不敢再对郑国用兵。周王受伤了,我们还应该派遣使节看望慰问。目的是向周王说明白我们是被动自卫,射伤周王并不是主公的意思。主公还是尊崇周王的。”
庄公连连点头说:“这正是我的本意。办理这件大事,只有祭足能够办好。事不宜迟,今晚祭足就辛苦一趟。”立即命人宰杀12头牛,100只羊,还有米面油菜等食品安排祭足去周营慰问。祭足领命去办,带着100两大车拉着东西寻奔周营。
这时周桓王已经败退三十里扎营。虢公林父和周公黑肩也都来到中军大帐看望桓王的伤情。
祭足来到周营,跪拜在周桓王面前:“我主公寤生不忍心父祖社稷陨灭,面对天兵压境领兵自卫,不料军中士兵只知道效忠本国,伤害大王身体。寤生非常担心,派遣赔臣代表他赔罪;还令赔偿送来军需慰劳士兵。请大王宽宏大量赦免寤生。”
桓王没有说话。虢林父一看,心想给个台阶就下吧,代替桓王回话说:“既然寤生已经知错认罪,大王就赦免他了,来使可以代为谢恩!”
祭足赶紧叩首谢恩,然后到各个营盘问候。
郑国大败王师,箭射王肩,这消息很快传遍各个诸侯国。大家对王室衰弱,管不了天下诸侯很有意见。王室衰弱,不能给弱小的诸侯国主持公道,周王作用不大。由此,诸侯国必须自立自强,衰弱必然受欺侮,弱小就可能被吞并。同时对郑庄公很少有人指责他犯上,反而佩服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佩服郑庄公的胆量和勇气。特别是一些本来就不服天朝管的偏远夷狄附属国,有的想正名分,有的想扩张地盘。北方北戎想往南方发展;南方的楚国想晋升爵位,独霸南方。这个时候中央政权软弱,地方就必须自己谋求强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诸侯不理朝廷,屁股指挥脑袋,地方干预中央。乱套了。有事诸侯互相支持,依赖盟友。
周桓王十四年(鲁桓公六年;前706)北戎主派元帅大良、小良率领一万戎兵进攻齐国,攻破祝阿,直接推进历城,守将告急文书象雪片一样飞来,非常急迫。过去北戎也曾经多次进犯齐国,但是都没有深入多远,无非是抢些东西就走。这次大举进攻,长驱直入,还是历史上所没有的。齐釐公立即带领公子元、公孙戴仲等星夜赶赴历城,同时派人去郑国、鲁国、卫国借兵。
郑庄公见到齐国来使,立即召集世子忽,说:“北戎大举进攻齐国,情况危急,派人求教。齐国是咱们的盟友,多次出兵帮助郑国,齐国有难,我们必须出兵相救。忽儿曾经打过北戎,有一些同北戎作战的经验。今命你为大将,高渠弥为副将,祝聃为先锋,率兵车300乘,立即出发赶往历城。”
世子忽领命点兵出发,直奔历城。看到郑国援兵来到,又听说世子忽战胜过戎兵,齐釐公非常高兴,亲自到城外迎接,犒赏郑国军兵。
齐釐公问:“戎兵十分勇猛,难以抵挡。这一仗应该怎么打?”
世子忽说:“北戎兵将的确勇猛,但是他们单兵作战敢于冲锋,贪胜贪功;群体配合不好,各自为战,打胜不打败,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只要一处败阵,临近的就逃跑。我们应该预先选定戎兵败走的路线,分几处埋下伏兵,然后先派一个偏师挑战,诈败逃走,引导戎兵进入埋伏,打他个措手不及,这股追兵必败。后面的戎兵一看前面的败阵,也就逃走,我们各处的伏兵打伏击,就会大获全胜。”
齐釐公听了非常高兴:“好,就按世子的计策布局。”
齐釐公就和世子忽研究了布兵方位。然后世子忽领兵去北路,分两处埋伏起来。齐釐公命公子元在东门埋伏,命公孙戴仲领兵诱敌。
公孙戴仲按照命令领兵从北门杀出,直奔戎兵大营冲去。戎帅小良领着三千兵马迎敌,两下交锋二十几个回合,戴仲假装力气不支,托刀败走,却没有回北门,而是奔向东方。小良眼看就要取胜,那肯放过戴仲,横刀跃马,紧追不放。大良看到将要取胜,也起兵追赶过来。
小良追到东门外,突然两旁炮声震天,芦苇之中伏兵四起,小良知道中了埋伏,高声喊道:“中计了,撤!”说着立即回转马头逃走,戎兵乱成一片。公孙戴仲与公子元合兵追杀,戎兵死伤很多。
小良在前面开道,大良领兵断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春秋战国演义》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