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章 要命的花儿(一)(1/2)
洮河边的峡城街道,这十八个人操洮岷口音,为首一人个子中等,面色黧黑,方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看似热情,但总给人城府太深不可捉摸的感觉,他跟周围的人似乎不熟悉又似乎较熟。
看到石远举过来,这人就扯开嗓子,唯恐别人听不见似的:“哎呀,是景古有名望的石远举石大善人哪,久仰久仰!大家伙儿过峡可就不用愁了!”
他拱手自我介绍说他们主要是到景古跟庙会的商客,早知道石远举的大名,现在庙会散了要回岷县老家去。而其中两位女子,均约莫二十岁左右的样子,身段苗条,面似桃花,眼如秋水,正值妙龄。只见她们青丝成髻,横插一枚碧口鸳鸯碧玉簪,仿佛两位道姑,又感觉亦俗亦道。为首一女身着月蓝色大襟短袄,表情轻佻含春又似乎冷如冰霜,这女子自称姐妹俩是到景古烧香访亲的,如今也要回老家茶埠,石生看的直流口水。更绝的是另一女子,身着素白圆领的大圆襟女装,虽美如白牡丹,但沉眉锁脸,一脸的稳重,又是别有韵味。
这些人都嚷着要跟随商队过峡,街道上一时人声嚷嚷,群情熙熙。
面对众多央告,而且是洮岷人,也不好拒绝,因此就让他们一道同行。石刚让他们跟在后面,但不得靠的太近。
石远举一行人,石刚带两人在前开路,石远举和石生跟着驮骡,杨春来带两人负责断后警戒,左右两面各有三人负责警戒。
洮河水从甘肃、青海交界的西倾山源起,一路向东南而流,流经岷县茶埠时,几乎一个八十度的拐弯后奔向西北面。亿万年来,它奔流不息,开山劈岩,沿途峡谷无数。九甸峡就是最有名的一个,这全长十公里的九甸峡因为峡内的九座高山而得名,为连接甘川的重要便捷古道。
进得峡来,顿觉空气湿润,行走在千百年来人们或踩出或开辟的曲折蜿蜒小路上,但见两岸高山如云,连绵不绝,一片葱郁。悬崖上,或青松依绝壁而生,扶势竞上,或枯松倒挂,惊骇奇绝。天空不时有雄鹰盘旋飞过,疾风吹过时,偶尔有风化脱落了的小石子从崖上诡秘地跌落,发声悠远,而两面山崖上细沙轻飘,仿佛魔鬼在吹气。
道路狭窄艰险时,大家只能拉着马匹前行,石刚和杨春来不断观察前后道路和山崖的情况,偶尔有过来的客商时,也是最为紧张的时候,尤其在狭窄处,除了要避让开道外,一行人还需戒备森严,唯恐被山贼马匪乘了空。
出门人的日子很辛苦,尤其带了银钱时,有个一差二错,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从峡城初入时,水面七八十米宽,所行之路为仅容两匹马并行的小路。此时,越往深走,河水面愈来愈窄,响声却越来越大,峡内河中巨石三五相叠,形如卧牛,激起惊涛怒吼,巨浪滔天,而路也越来越狭窄,两岸荒无人烟,阴森湿润之气亦越重。
已经进入了半峡,一路无事,除了水声、风声和后面行人的笑谈声,偶尔有雄鹰展翅高鸣,再无别的声响。
无聊紧张中,身后传来河州花儿高亢婉转的音调:
上去高山者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起是容易摘起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
一曲《阿哥的白牡丹》在峡谷里和着水声,在崖壁上舒缓深情地来回激荡,把个杨春来唱的是心事起伏,浮想联翩,痴了。后面随行的两个女子听着花儿,不时观察者前面的情况。那个年岁较轻的白牡丹,不时地会瞄一瞄杨春来,然后脸上会现出不易察觉的红云,大一点的蓝袄女子看在眼里,不易察觉地偷笑着也不点破。
石远举们没出景古地界时,队伍的后面就跟着一队马队,十个人的样子,有几匹骡子还驮着货物。石刚知道那是从大车店里出来的河州客商,因此也未特别警惕,只是嘱咐杨春来注意。
前面的道路要从悬崖下通过,一道木板的栈道横空出现在行人面前。远看栈道悬挂在空,五六丈下洮河水急速奔流,呼啸而过,不时翻滚扬起许多白沫,其咆哮如雷,从此地望去已是令人两股战战,肛缩不已。
“大家小心了,前面要过栈道了!”石刚回头大声地喊道,他率先牵马走了上去,人马走在厚实的木板上,空空作响。人在半山崖,放眼天空,蓝天一线,高旋的飞鸟急掠而过后,一片空旷寂寥,而脚下则急水涡鸣,激浪滔天。
过得山崖,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山湾,斜横眼前,山下的大路宽了许多,也有不少平地在山下路边,半山上隐隐有一座古堡,到了打尖的地方了。
此时已经是晌午时分,安顿好警戒和马匹,石远举一行人在古堡下的河滩里德一片卧牛石旁依坐了下来,枪不离手,开始吃干粮,后面随行的洮岷人和河州客商们也开始吃干粮。三伙人各占一角,互相警惕着,各自闲聊着,气氛倒也显得轻松起来。
“石老爷,这半山上的堡子叫什么名字,好险要啊!”回望四周,杨春来看到了半山上的古堡,感兴趣地问道。
“哦,你是说这堡子啊,这叫桥道堡啊,是专门来镇守这九甸峡用的,这九甸峡可是通往甘川两省的要道,以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洮河传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