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卷 血战半岛 第一章 初露锋芒(一)(1/2)
天真冷,西北风呼呼的肆虐着,冻得潜伏在云山城外公路边上的徐保国牙关不停的上下哆嗦,他是刚刚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某师三团九连连长,年纪刚刚二十出头,苏北人,十六岁就瞒着当教书先生的老父亲偷偷的跑出来参加了新四军打鬼子去了,也算是另外一种投笔从戎,由于其作战勇敢,文化水平较高,在亲手杀死了一个日本鬼子后,被上级提升为班长,后来在三年内战当中英勇战斗,立功多次,三次光荣负伤,到现在1950年11月,已经成为了一名入朝参战的志愿军连长,带着手下一百来个志愿军战士们潜伏在云山城外,准备等总攻命令开始,向前面这个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的云山城发起进攻。
这个季节,在他老家还是秋天时节,虽然有点冷了,但绝没有像这里那样,深入骨髓的刺冷,在阵地上潜伏了十多个小时的徐保国有点后悔自己当初出发时候的匆忙了,早知道要来这么冷的地方,该把他老爹塞给他的那件羊皮棉袄带上,估计此时披在身上绝对能挡一阵子西北风的。
这时,徐保国身边“窸窸窣窣”的传来一阵声音,他急忙扭头看过去,发现是他的一个小老乡,现在的九连一排长刘三儿正朝自己这边慢慢的爬过来,徐保国怕他弄出动静来,害了潜伏在周围的其他志愿军兄弟,便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放低声音对他说道:“你怎么摸过来了,干嘛啊?快回去好好的呆着!”
刘三儿是他的小名,他家世代贫下中农出身,在家排行老三,他那个不识字的老爹托徐保国的父亲给他起了个响当当的大名:刘富贵,意思就是咱们老刘家都是穷人,希望能够到了三儿这代能够好起来。
刘富贵可是辜负了他那老爹的殷殷期望了,长到十五岁的时候,竟然跟着教书先生的儿子徐保国跑出去参加新四军了,刘老头开始倒是难过了一阵子,后来家里面不断接着三儿的立功喜报,觉得脸上很光彩,自己也在土改中分到了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土地,觉得这次咱们老刘家真的要富贵了。儿子已经是解放军的排长了,自己又分着了地,孩儿他娘死得早,没赶上这样的好时光啊。
刘三儿小声对徐保国说道:“徐哥,这个地方太凉了,冻得我浑身直哆嗦,上面也不发起冲锋,照这样冻下去,咱们九连我看都得活活冻死在这里。”
“你别发牢骚,小心李指导员听见了,关你禁闭,快回去吧,我估摸着差不多要开始了。”徐保国看着前面黑乎乎一片的云山城对刘三儿小声说道,他心里也是很着急,身子也哆嗦不已,觉得这样冻下去非得给冻出毛病来不可。
突然,前面黑乎乎一片的云山城里灯火亮堂了起来,紧接着他们就看到城里面驶出来一辆辆开着雪亮大灯的汽车,徐保国心里猛地一愣:难不成云山城里面的南朝鲜李承晚伪军要跑?都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紧要的事情,云山城里面的伪军是不可能在深夜行动的,前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徐保国心里突然间紧张起来,他怕敌人一跑,自己和兄弟们就算在这个冷得要人命的地方白待十多个钟头了。
此时,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徐保国听得这些脚步声,刚想低声责骂,回头一看,原来是营部的通讯员小齐急匆匆的猫腰跑过来了,小齐跑到徐保国跟前,小声对他传达营部命令:据团部侦察情报,云山城的南朝鲜李伪军有弃城出逃的动向,师部命令我团临时改变作战部署,命令九连立即动身急行军赶往十里地外的三滩川东岸的大桥,攻占大桥并且坚守大桥两天,阻止伪军从大桥南逃!
徐保国兴奋了,急忙要刘三儿把指导员和排长们叫来,告诉大伙儿一个好消息,咱们九连终于不用在这里挨冻了。
很快,李指导员和两个排长赶来了,李指导员是个文化人,安徽人氏,听说读过在上海那边的大学,只是后来看不惯国民党政府的作为,忿然投笔从戎参加了解放军,一来解放军这里马上就担任了连队里的文书,不到两年直接就成为了徐保国九连的指导员,跟徐保国做起了搭档。
二排长姓赵,标准的北方大汉,长得一身横肉,力气很大,打仗总是冲锋在前,典型的张飞式人物,深得连长徐保国的脾气,每每九连有搞不下来的高地攻坚任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赵排长,这赵排长也是相当的争气,领受任务后,二话不说就领着手下开打,总是能够给九连惊喜,九连后来在解放战争结束后赢得了“硬骨头九连”的荣誉,一大半就是赵排长打下来的。
三排长与赵排长刚好相反,也是个文人,姓应,浙江绍兴人,在绍兴城读书读着高中的时候,也跟李指导员一样看不惯国民党政府的德行,跑到上海参加了地下党,干了两年的地下工作,上海解放后被编入解放军,现在成了志愿军九连的三排长。老应虽然是个文人,也没打过什么仗,但头脑灵活,计谋甚多,在连长徐保国看来,以老应的这个潜质,假以时日,必定是个能当个团参谋长。
老徐一看九连的头头脑脑们都到齐了,简单的对大伙说了说情况,命令九连立即动身赶往十里地外的三滩川东岸。
李指导员不解:“老徐,我们还没讨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抗战奇兵》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