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四章 再遇文天祥(1/2)
离开临安已有半年之久,现在正值正月,台湾上下的已经开始有了过年的气氛。但是在内阁办公室内,宇却对着一堆文件奋笔疾书,时而停下来想想,时而自言自语。
“殿下,快随奴才去正殿吧。临安出大事情了。文天祥来了。”房门被一把推开,李忠贵满头大汗地跑进了办公室。
“文天祥来台湾了,太好了。”宇自言自语地说道。
一路上,李忠贵才把详细情况讲了出来。
原来焦山战役失败后,朝廷右丞相陈宜中令夏贵令夏贵率军保卫临安城,动员全民皆兵,又在临安城招集15岁以上的男子为士兵。有些童子兵身不满4尺,作战能力低下,“人皆以为笑”。
十一月,元军攻破常州,又占领独松关,临安城下仅有文天祥的勤王兵1万残兵,(因为肖宇的离间计造成义军被放到焦山战役当炮灰。)左丞相留梦炎私自出逃。
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王朝,积蓄力量,陈宜中又开始打求和牌。十二月,陈宜中派将作监柳岳前往元军大营求和。柳岳哀求元军班师,保证每年进奉修好,伯颜说:“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其后不久,陈宜中又派正少卿陆秀夫前往,请求称臣纳币,伯颜不答应,又称侄孙,伯颜还是不从。
抗战无力,求和不成。陈宜中想到迁都,他向谢太后说明其意图,谢太后不答应。陈宜中在朝廷中痛哭哀求,陈述迁都的必要性,谢太后一向倚望陈宜中,此时已无主意,只好从之。陈宜中与谢太后约定了出逃临安的日期,谁知后来陈宜中竟然先逃出临安。一时间谢太后六神无主,只好再任命吴坚奉降表为丞相出使蒙军大营,可是商谈未果。
不过奇怪的事,谢太后好像知道临安难保,在奉上降表时,宋恭帝“平反”了吉王叛乱之罪,只说临安事变,吉王派兵进攻是为了平定乱兵。并封皇兄赵昰为益王,制江南诸州。并派出驸马杨镇,丞相文天祥前来宣旨。
熟知历史的宇听完报告后,觉得现在的历史虽然稍微有些差别,但主要方向并没有改变。再等一段时间张世杰和李庭芝这一些爱国将领就会前来投效,台湾一直紧缺治国人才问题,会得到缓解。考虑之间,两人已经到了正殿。
正殿上人还不少,内阁成员基本都到齐了。高王二将也站在一起像是在讨论什么。这些人见到吉王,纷纷行礼。
“吉王接旨!”文天祥正正衣冠立在王位前叫道。
“臣在!”宇二话没说便老实跪地听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特旨平反吉王临安冤案,并封益王,节制江南诸州文武。望兄以祖宗社稷为大,早日回复江山旧貌。钦此,谢恩!”文天祥字正腔圆地宣读完圣旨,卷起圣旨,第到宇身前。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宇走完了过场,接过了盼望已久的圣旨。
文天祥和宇的私怨有点久了,弄得一时间场面有点尴尬。谁也不知道说些什么,这时一个走了出来。
“殿下,在下驸马杨镇,可否借一步说话。”
宇侧目一瞧,这杨镇很年轻,一身武将装束,盔甲上还带着鲜血,颇有一些杀伐之气。
文天祥看宇盯着杨发愣,以为宇有什么想法,就解释道:“我们出逃临安这一路之上,多亏了驸马保护厮杀。这件事情还是有在下亲自和殿下商谈。”
宇被文天祥的话给弄得很是疑惑,不由得往最坏的方向想,该不会是想趁着借一步说话的机会来杀我吧。不对啊,以文天祥这样君子是肯定做不出背后杀人的行径。最终宇相信了文天祥,单独请其到了办公室商谈。
“殿下,下臣就直话直说。我们出了奉旨前来,还带了一个人来,希望殿下能够收留。”文天祥说话的语气充满了恳求的意味。
一个人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怎么文天祥竟然会低声下气地恳求。本来宇想一口答应,但是来到这乱世后,他已经从一个没有政治经验的现代人成长成为一个王爷,时时刻刻都处在政治漩涡的中心经历,让他不得不三思而行,便问道:“谁!”
“当今圣上的胞弟,也是殿下的弟弟赵昺。”文天祥说完目不转睛的盯着宇。
原来是他,怪不得文天祥会这般。经历过上次的临安事变后,自己在文天祥的心中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觉得我是一个自私的人,担心我怕以后局势缓和后这个兄弟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不肯收留。
其实宇心中早就盘算着自己的施政方针会有让朝局震动,甚至发生政变。这些东西迟早是要来的,乃至不是去调和这些矛盾,反而准备好激化这些矛盾,好将这些暗处的保守势力一网打尽。一个弟弟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反正不闲虱子多,到时看着办。
再说这样做还是很有利的,第一能让天下人看到益王是一个重亲情的人,第二多少能让文天祥改变对自己的一些看法,至少觉得他心胸够宽广。第三让那些大陆来投奔的官员看到自己好说话的一面。
考虑权衡了一下,宇站起身来坦然地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铸南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