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七章 选拔官员(1/2)
“听闻殿下想询问台湾原住民之事,小人在此地行商多年,与岛上各族颇为了解,愿能助您一臂之力。”唐国忠说完后从袖中取出一张,展开放于桌前。
肖宇看出图上画的正是台湾地理,还有各族分布位置,便拱拱手道:“还望先生解说,小王愿闻其详。请!”
“台湾岛上原住民部族林立繁多,主要大族被有阿美族,排湾族,泰雅族,布农族,鲁凯族,卑南族等。人数共有20万之多,且比较亲近汉人,有比较独立的信仰。如果殿下想与之和睦相处,只要尊重他们的领地和习俗,便可以相安无事。”唐一边说着边指着图上的各族位置。
“哎,本想请这些族群的首领前来基隆县商讨家国大计,可惜无信赖之人前去通传。”肖宇有意让唐国忠前去通传,又不好名言,只好隐晦暗示。
唐国忠经商多年自然心灵剔透,忙上前自荐道:“如果殿下信得过,在下愿亲自前往通传。”
“好,有先生相助正乃是如虎添翼,日后必当厚报。”说完他当即写书一封交予唐国忠,另外吩咐王定北亲自跳线100名精锐士卒随行保护。
唐国忠谢过肖宇,即日启行前往各族商谈。
国务新7部,内阁院,参谋部在吉王的督促下搭起了草台班子。其实也就是将以前的县衙和城堡扩建一番,作为了暂时的办公场所。本来杨亮节一派的大臣要大兴土木建造王宫,被他以开源节流为由给坚决拒绝了,不过这倒让台湾的百姓对这位新来的统治者有些好感。
头次早朝肖宇正坐在椅子上不停打着哈欠,心中却咒骂着朝会制度的制定者,姥姥地这也太早了了吧4点钟都起来了。
和电视上一样,杨亮节领着一帮文臣分列两班朝着吉王一番三跪九叩神色严肃地奏道:“昔日奸相贾误国,自古废长立幼取祸之道,而今江山倾颓,宋氏危亡之时,臣等望殿下上顺天命,下顺民心即皇帝位。”
宇坐在御座前一边拿着鹅毛笔画着图画一边对着这帮大臣讲道:“天时地利人和,本王德薄,狩猎于孤岛,祖宗基业尚在鞑子之手,岂可妄自称君。众爱卿无须再请,时不我待!”
下面的大臣听吉王这么一说,纷纷面面相觑,搞得成了丈二和尚,心想吉王谋反的意图难道不是想自己称帝,那是为什么。其实这想法没错,宇迟早要称帝,只是时机未到,蒙古人正在一旁虎视眈眈盯着南宋临安朝廷。如果擅自称帝,这无兵无马的孤岛上被蒙古人盯上,只怕没几天太平日子过。
“退朝!”一边的李忠贵看到吉王对着他使眼色,立刻心领神会。
下朝后,杨亮节和几个大臣走在路上边走边谈。
“国舅爷,国舅爷。”李忠贵从大殿追了出来道,“殿下后殿有情!”
杨一路随着李到了后殿,见吉王蹲在一门铁疙瘩前笑嘻嘻地自言自语。
“总算搞出来了,天意啊!”宇神情激动地说道。
”殿下有何喜事,如此高兴?“杨亮节施礼后问道。
宇爱不释手地摸着火炮,见杨亮节满脸疑惑,便解释道:”这3磅实心火炮是高翔负责的军械局才弄出来的家伙,由炮身和炮弹由铜铁制造,射程在1里左右。炮弹虽然是实心,但擦之即伤,中之即亡,威力惊人。只是产量太少,主要是缺乏材料和人手。“杨亮节听完心中也是一喜,怪不得吉王如此高兴,这东西简直就是克敌制胜的利器嘛。
宇兴奋劲过了,拍了拍炮问道:”我收到密报,蒙古大军即将兵围临安。临安一破,鞑子下一步势必马踏江南。现今岛上兵甲不足,粮秣不丰,若此时与敌决战,定难取胜。我有意封江南五省总督,坐镇江南。五省之内所有事物,国舅自掌。““这,”杨亮节此时说话都有些颤抖,心想宇难道就不忌讳唐朝的藩镇之乱再现。“殿下此事过大,臣不敢当。”
宇猜出他心中所想,捂着肚子笑道:”舅舅如此,岂不是信不过侄儿。此事非股肱之臣担当,就算日后舅舅谋反我亦然无悔,我看重的是汉家江山决不能落入鞑子之手。“杨亮节此时又感觉一股龙息般的感觉袭来,给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心中知道吉王在对自己示威,要是不去做这江南总督的位子,只怕以后难得重用。
“殿下一片苦心,臣当鞠躬尽瘁,誓死阻挡鞑子大军。”杨亮节面红耳赤地表着忠心道。
杨坐了这历史上洪承畴坐过的位子,宇恩威并施又调拨了20门3磅炮和部分粮草和军饷。第二天一早宇如送瘟神般高兴地亲自到港口相送,杨总督心中激荡着一股视死如归的感觉率领着属下军队登船而去。
杨亮节走了没几天,每天都有几艘海船载着大批流民和逃难读书人拖家带口而来,在接受了几万人后。吉王任命方正儒为内阁首辅,高翔为次辅,建立了7个部门内政部,外交部,国防部,财政部,教育部,法务部,工商农业部。不过让他为难的是没有人才可用,出了方正儒兼了内务部,高翔兼了国防部,唐国方当了工商农部长,宇自己担任了外务和财政以及教育三部部长(实际上外务现在没事做,形同虚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铸南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