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章 抢来的才最好吃(1/2)
可惜十几年前改建码头又修了新街,渐渐不再有人愿意往这边僻静地来住店了,除非是那些实在囊中羞涩的。店主老刘又没钱去新街开店,慢慢的也是维持不下去了才不得已关闭脚店,把整个院子偶尔典租给一些利本微薄,典租不起码头边大仓库的行商,或自行居住或临时堆放货物。
他们一家人则是搬到自家另外一处旧屋里去居住,说是在镇尾另外一边。如今老刘年纪老了,孩子们又渐渐都大起来,生活更加难以维持。偏偏这院子想要脱手卖掉,都没有人还得起好点的价格。
洛屈氏把前后院看过后倒是非常满意,毕竟这里离她们以前住过的地方也不是太远,附近算是熟门熟路有熟人。
进出也很方便,平常前门后门一关谁也打扰不到自己。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觉得不怎么干净,到处灰扑扑的。
问过才晓得,老刘年前不晓得是咋回事断了腿脚,长子签了契约当学徒长年不得回家。家里又只有十几岁的两个小女跟老妻,不方便抛头露面。
这不是好久都没人来打扫过,是脏是当然的。
好几个月了房子是卖也卖不掉,租也没租出去,如若不然这两进的院子一个月怎么也要租两贯铜钱才行。迫不得已降价把院子以每月一贯钱的价格租了三个月给长贵,也是家里已经快揭不开锅。
等到把携带的大包小包行李从小船上由后门搬到院里,洛屈氏摸出几十文钱来,让长贵赶紧去街上买些吃食回来。
日上三竿,大家都还饥肠辘辘的空着肚子呢!
长贵得令跑了,青黛跟洛鸣凤则兴冲冲的跑去到处都看了一遍。
初步估计前面的门脸房,大概有三四十个平方算是大堂,还凌乱地堆着些旧的桌椅板凳,有个半人高的柜台早已是陈旧斑驳。
楼上两个房间是原来的所谓雅间,一樘六扇窗户关得严严实实,如今已经拿木板交叉钉牢。
房间里除了同样是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再就空无一物,该是以前开酒肆脚店时留下的这些东西。
上一个典租的房客也只是拿来这里暂时堆放过货物却没怎么住人,后面院子的几个厢房耳房里扔得到处都是的谷草竹席子破箩筐。
甚至还有些上百个大大小小的瓦缸瓷钵都没搬走,估计是做腌菜咸酱生意的。
楼上的三个房间略微好点儿,每个房间甚至还有架大床,床上有些被褥看着该是有人曾经睡过,只不过灰烬污垢堆得厚厚一层。
“娘,快上来看。我要住这个房间!”青黛边说边推开灰扑扑的窗户,顿时视野一片开阔。
这个房间的窗户是墙上分别两樘各四扇,成犄角对开。
因为临水而居,河道沟渠纵横交错,水路陆路四通八达。很多房子都是顺势而建,刘家整个前后院子是巷口这一顺溜的下去的第一家,比较靠近河道边的前后巷道,所以有个交叉的十字路口。其中两个巷道之间还有彼此连接的石板桥,刚好内院这房间就对着外面转角处,从其中一边窗户里往外能清清楚楚看到附近石桥上经过的任何人。划着小船从石桥下穿过,转弯就到了后门外面,绕到另外一边窗户看得见后门。看样子房间里刻意开这大的两樘窗也是为了方便监督着货物从船上,搬上运下。
“胡说,这里岂能是姑娘家住的地方!我跟你爹打算住楼下的东厢房,一会儿把这床榻搬下就是。
留了这里打扫出来给你平常做看书绣花的地方也成。”洛屈氏左右环顾,虽说光线十分充足,可是用来作为闺房肯定是不行。
尤其开那么大的两樘窗户,谁知会不会有人半夜划了小船沿墙外壁爬进来。不过大白天里放下竹帘子,让青黛在这里绣个花看个书的倒也不是不可以。
青黛想想也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她既然瞧得见人家,人家说不定抬头也能瞧得见她,她可没兴趣被人成天窥视。
隔壁两个房间开的窗户对着外面的河道,不过都是那种很小很高的不能随意打开的透花窗,专门透气用的。其他也没出挑的地方,中规中矩。
洛鸣凤是长辈为尊住了左边,也就是东厢房楼上的房间,青黛住中间的那个房间。右手边被洛屈氏嫌弃窗户开得太大的房间,定下来当做青黛以后的起居室兼绣房。
长贵这时候已经买了些加炒泡菜肉沫的锅魁,碗碗糕跟糖麻团回来。
锅魁是一种碱面面饼,有大有小,大的跟个小锅差不多,小的也有碗口大小。是用不发酵的小麦面粉做好饼坯,放特制炉灶里烘烤而成,可以放好几天不坏。是过去长途跋时人们经常携带的干粮。
就这么撕开来吃也行,用刀沿边缘插入剖开内膛,可以往里面加入各种小炒热菜也行。把凉拌菜,凉面,凉粉凉菜灌进去也行,又是容器又是食物。
傻舅公搬了行李进来安置,还没来得及走,也给留下来帮忙。一口气吃完五个碗口大小的锅魁后,勉强填了填空肚子就开始打扫起来。
青黛跟洛鸣凤两个还在对付糖麻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妇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