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四章 自己心里才有数(1/2)
《说文》中提到,古代时一匹布合计是四丈长,莫约是现在的十三点二米左右。
因为宽幅不够,要近四幅拼接在一起才可以做成一床大小适中的棉被。基本上算下来就是两匹布做三床棉被的样子,余下的边角料拿来用做其他的用途,比如拼接了做装枕芯用的·套·子。过去枕芯多是剪裁缝制成四方长立柱形,米冬瓜一般大小。枕套则是外面一层相当于现在的枕巾,需要·捆·绑在枕芯外面使用,相对质地细柔多有绣花,是要另外单独做的。
而且过去的架子床比较高,因床上有顶架而得名,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上端四面装横楣板,顶上有盖,俗名“承尘”。两匹布才能堪堪做一顶蚊帐,这样算下来十匹布基本上就没了。
另外十匹布是要装箱作为压箱底的,进门头三年里过日子想添新衣服啥的才不会看人脸色。
再是物价便宜,一匹上等的松江细棉布或者是绸布(府绸)也得近一贯多钱,染色或印花还要贵上几十到几百钱不等。当然也可以卖那便宜些的本色布回来自己染色,也可以节省些只买三四百文甚至一两百文的廉价布匹,买贵买贱有待商榷,但总的来说二十匹布怎么都得花上十几贯铜钱。
百八十斤棉花买回来了得请棉花匠人做成六斤八斤十斤不等的棉絮。棉花倒是便宜,大概三四十文一斤,弄好后加上后续的工钱,五六贯铜钱是跑不了的。
另外十六套衣服的衣料以及做工加起来起码也要二十贯铜钱,洛鸣凤的身高又费衣料。光这三两项基本上已经花去全部的五十五两银子。这可是一两半银子让一家四五口人基本上生活一年的时代,五十五两银子省吃俭的话足够用上大半辈子。
现在婆媳几个光是算几笔账下来,三五两下已经花得精光。
不过普通女儿家的嫁妆除了这些又还能有啥!总不能像富贵人家的千金要陪嫁田地铺面或是十里红妆。哪怕就是家境再贫困的家庭里,怎么也得要给女儿置办上两床棉被,做两件新衣服才打发出门。如若不然怎么会有那家贫一些或孩子太多的人家,见产妇生下的是个女婴,就立刻溺进水桶里的事情屡屡发生。侥幸活下来的女娃儿,也会被骂做赔钱货。
洛屈氏的十抬嫁妆里,实打实的有十几二十套衣服,棉被啥的更是不止十床。要不是低调地早早把家具啥的大件头两天就让人直接先用船送过来了,否岂止人们看到的才十抬嫁妆这么简单。
洛家相对富足,怎样也陪嫁三四百贯钱的嫁妆才说得过去。
这些年准备好了的暂且不说,这五十五两银子也就拿来置办些布匹衣料。是摆在她们几个媳妇眼面前过个眼,其实到底给了多少只有婆婆洛靳氏自己心里才有数。
洛屈氏个人觉得洛鸣凤既然如今要嫁去县城就该更体面些,还不如把没必要的都精简一下,节省下来买些实惠的。所以比照自己当初的加加减减说了一下大概。
洛江氏立刻在心里把账给扒拉着算了算,咋觉得有些太多,不满的嘀咕起来,“大嫂,也用不着置办这么多吧,棉被衣服啥的做多了搁着该多可惜啊!就说这衣服好了,能有八套已经很体面,一年两年也穿不坏,缝缝补补又三年。”
“秀才娘子说话就是有水平。戚,还以为在咱们这这穷乡僻壤山沟沟里啊,新衣服天天换着穿还不是瞎子点灯——白费了(蜡)。可人家城里住的都是啥人,小姑真的成天穿那两套衣服替换,还不得被人家耻笑是乡下老表没见过世面。依我看做十六套怕都算少,最起码二十四套,好歹以后也是官家娘子啥的,总要有应酬。”洛姚氏马上跳出来呛声反驳,反正也落不到自己荷包里,还不如穷大方一回哄着婆婆高兴才是。
洛姚氏这人也不是真的就很愚蠢,主要是脾气太急,往往没等想明白咋回事就让人家钻空拿捏或故意挖坑跳。要是慢慢来的话就不会那么轻易上当,说话做事也可以有理有据。
婆婆洛靳氏听了这话果然连连的点头,觉得是这道理。洛姚氏虽话说得粗糙理却不糙,既然嫁的是城里人就不能让人笑话被看轻贱了去。家里如今又不是没能力置办不起这十几套衣服,再咋说也是举人秀才的妹妹。
“只是这样一来,银子怕就有些用着不趁手。家具啥的暂且不说,箱笼也得有个三四个箱子,两个银柜梳妆台。另外还要有头面首饰才行,总得有一套两套撑场面。所以夫君方才再三交代媳妇一定要帮娘分忧。这不是非要让拿这些过来,只是如今也就只有这么多,该有十两银子。另外媳妇嫁妆里还点珠子,镶嵌一套半套头面应该还行。”
洛鸣远早预料到这些,出门前跟她说了给小姑添妆时千万莫太小气也不要强出头给太多。于是洛屈氏大方的把大房出十两银子的事说给婆婆洛靳氏以及其他妯娌知道,没得一块肥肉埋在饭底下让人悄悄吃了的道理。
当面掏出一袋碎银铜钱放到那木匣子旁边,估计十两有多无少。另外就是个巴掌大小的小匣子同样也当面打开给她们瞧清楚,里面是二三十颗黄豆豌豆大的,圆形跟椭圆形米白色珠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妇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