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一章 既来之则安之(1/2)
也不晓得曲家到底怎么被卷进这件事里的,先是毫无征兆的当阁老的曲大人,眼看就要告老还乡却在上早朝时突然坠马中风,拖延不过三两日就落了气。
当年靖难之役都屹立没倒,现在却死得如此窝囊颓废。
跟着远在泉州海事局里当个从七品小官的小儿子,在返回应天府奔丧的船上,不知道怎么地想起要祭拜,稀里糊涂落海出了事。跟着小儿媳妇也跳海殉节,连个尸身都没捞着,被送回来的只有个有身孕的婢妾和一堆行李,不得已只好给俩口子立了个衣冠冢。
接着是曲家二房也跟着倒了霉,本尊的哥哥外出跟人打架时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某天忽然就那样子众目睽睽之下下落不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据说被人砍去手脚沉了湖。
现在细想,哪有丧期里跑去跟人打架斗气的,还不知是着了什么人的道才被稀里糊涂给谋害了去。
一连承受失去三个亲人,本尊辞官在家守制才三个月不到的爹爹,也忽然就莫名的暴毙。明明在在那之前半个时辰里,父女两个还曾有过秘密交谈,不过这事除了无意间飘过听壁脚的她(曲若萱)之外,府里上上下下其他任何人都不晓得。
只可惜父兄七七之期都没过完,二房唯一的女儿曲雨萱也同样遭受了噩运。曲氏一门三代人,恐怕除了远在云贵蛮荒之地当总兵的庶子大伯父以及他的妻儿外,名义上活下来的只有本尊已削发为尼的娘亲跟三房那个嗷嗷待哺的遗腹庶子。很有可能连大伯父一家也遭遇不测,只不过隔山隔水又消息闭塞才没有及时收到噩耗。
曲家正牌的千金没了,曲府虽没绝丁,怕也容不得区区婢妾生的庶子来支撑门面,所以曲夫人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散了家业,自己出家做了比丘尼。
曲家大姐儿虽说桃代李僵活下来,只怕从此也不得不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一路逃亡,洛屈氏可不想自己天天喊个不存在的人的名字,听着都觉得渗得慌。所以轻言细语打起商量来——大姐儿,咱们以后换个名字叫可好?
可以啊!当时漫不经心地在练习劈丝分线,恰好手里捻着根蓝色丝线,她随口就说不如叫青黛。反正听着倒有几分像小丫头的名字,想来也恰好符合她如今的身份。
屈氏连为什么都没问,打从那以后她的名字正式成了青黛,屈青黛,不是养娘的女儿乌梅,养女梅子,更不是曲家大姐儿曲雨萱。就是青黛,一个全新自我的屈氏青黛。
其实那时初来乍到的她根本不晓得,原来青黛除了可以是染色的绽蓝色染料以外还是一味中药。其中功能之一恰好就是主治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聪明如斯的屈氏怕是同样揣着明白装糊涂,认为小主子怕是把一切深埋于心。反正黛姐儿跟大姐儿谐音,就是有时候不小心喊走了嘴,也没人分辨得出来的。
两年多近三年的时间里,青黛跟着洛屈氏掩藏身份东躲西藏,成年累月不能出门也不可以去哪里玩,全靠练习绣花写字画画看书来打发那么多无聊的时光。洛屈氏虽是侍妾却从小到大接受过非常严格的训练,琴棋书画无一不是手到擒来。
明代有官宦文士经常相互赠送美婢娇妾的陋习,还自命风流。有些是花钱买来的扬州瘦马,有些则是自家奴籍里挑出来的女童从小被调教,拿捏着身契一家子亲人父母用着更加放心。洛屈氏那会年轻貌美,十四岁时本要被曲阁老送给一个忽然又莫名死了姬妾的什么大人。因为有一手栩栩如生的绣技被曲夫人意外看中留用,重新另外挑人顶替了她,后来还干脆让她被收房成为二老爷妾室,名正言顺地留了下来,再不用担惊受怕。在府里洛屈氏实际上专门负责给二房的两位男女主子做贴身服物,不是很得宠却也没落魄到被其他妾室轻贱踩踏的地步。不温不火的关起门来安静过自己的日子,要不是后来曲家莫名其妙接二连三出事,就这么默默无闻的过碗下半辈子吧!
洛屈氏因为感激曲夫人当年援救自己的恩德,这几年在青黛面前从不以庶母身份自居,对青黛却也尽心尽力的倾囊相授。琴棋书画,刺绣挑花无一不悉心指导。本就有一定绘画基础,又得机会跟着洛屈氏这样的高手慢慢学会了苏绣,蜀绣跟顾氏针法等十几二十种大大小小的针法技巧。加上前世似乎有系统学习工笔绘画的功底,所以青黛绣出来的花样才会活灵活现,堪比洛屈氏这样的绣技高手。洛屈氏倒丝毫压根不觉得有啥奇怪的地方,自古以来金陵里的女子本就是以巧手闻名天下。明代初期建都应天府也就是金陵,后来明太宗朱棣迁都北平府将之称为北.京,这才把原来的京城应天府改叫南.京,陪都等。
要知道金陵的云锦妆花缎,甚至是机织的整体龙袍凤衮等,自古以来天下无双,在历朝历代经久不衰。不说那些专门收授男女徒弟的绣馆织庄,普通人家的小女娘从四五岁开始摸针,八九岁就从事绣娘生涯的也不是没有。毕竟等到二十出头上年纪渐渐大后眼也容易花了,手也容易抖了,不得不出嫁生儿育女,一耽搁下来哪还有机会绣出好的绣品来。本尊原就出自官宦人家,从小到大耳闻目染,见多识广,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妇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