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四章 丰收(1/2)
转眼到了端午节,冬小麦开始收获了。
柳心这七亩地打了约十二石,平均亩产一石多,大约是现在的二百四十市斤,这产量还是太低。
但秦家众人都很高兴,各户去年也随着柳心种了冬小麦,因为多了一季庄稼,相当于多了一倍的地,而且这些收成都不用交税的。
秦家原本秦坤元这支每家都有挂在柳心家的地是不用交税的,但不是所有的地都能挂靠上的,大概是一百多亩,而其余三百多亩还是要交税的。
即使免了一百多亩的粮税就也能养活不少人,现在多了一季庄稼可是了不得。
收割完冬小麦,平整完又种了秋玉米,今年赶上节气时间就充裕了。
这段时间柳心又在江南大量收购了玉米种子,提前进行了催芽。
各户都领了催芽种子,秦坤元带着众人耕种,秦富去年没归宗,但也和几户随柳心种了冬小麦,今年也领了种子,和秦家众人看柳心讲解和示范种植技术,把种子下地。
种完秋玉米,就迎来了往年的麦收。
村里没种冬小麦的就开始抢收,而柳心春天里种的黄豆和玉米也开始收获了。
秦家众人又是全员出动开始抢收。仗着人多四五天功夫就把几百亩地全收完了。
收完之后,柳心又让秦坤元组织大家赶紧整地,在种黄豆和绿豆的荒地种了一季秋玉米,在种了春玉米和春小麦的熟地种了黄豆、绿豆和几亩马铃薯,当然这马铃薯薯种,就是柳心在自家后院种的马铃薯收上来的新薯,全家一个也没舍得吃,刚暖完种就切块育种当做种薯种下去了。
忙完这些,才把收回来的黄豆和玉米打场,全村男女老少差不多全出动了,人多力量大,不到三天就颗粒归公。
打谷场荒地种的黄豆和绿豆两大堆,柳心买的外村地种的玉米、小麦、黄豆、绿豆、豌豆各一堆,其中玉米这堆大的出奇,大家都在猜测打多少斤,有说三万斤,有说五万斤的,没人见过这么多粮食。
王天书和张云白接到信也来到秦家岗。
秦坤元组织人分五组在王天书的面前量产量。每组都有三个人量,三个人计数,三个人分别在旁边监督,确保无一差错。
大家先量荒地的产量,最后二百六十亩黄豆二万五千斤,四十亩绿豆二千八百斤,折合现在的产量大概黄豆亩产一百五十三斤,绿豆亩产一百零二斤。
这三百亩地种子钱才花了三两多银子,在这里人工和畜力是没人把这算钱添进成本的。黄豆按榨油价格算也值一百二十两,绿豆能做绿豆芽比黄豆还值钱,要是按绿豆芽算最低也能卖二十多两,这三百亩荒地这一季就能收入一百四五十两,要是再来一季那不得收入将近三百两啊!
这可是族产哪,秦家这些老人都惊呆了,这几辈子也没人见过三百两是多大一堆银子。
接下来量柳心的外村地产量,一百亩黄豆一万四千斤、二十亩小麦四千八百斤、二百三十亩玉米十万零八千斤、玉米地套种的绿豆九千斤、豌豆七千五百斤。
量完产量众人好半天没说出话,王天书惊问道:“玉米没量错?”
大家都瞅着呐,不可能量错,即使有去年柳心种那一百多颗高产的前例在,可现在面临着十万斤的大堆儿,大家还是不敢置信,何况还有套种的绿豆和豌豆产量,震惊就是震惊。
大概过了十秒钟,王天书哈哈大笑,“大明朝有救了!”
秦坤元和几个秦家老人先是大笑,很快就老泪纵横,趴在玉米堆久久不起来。
年轻人手拿玉米张大嘴巴瞪大眼睛说不出话。
小孩子们不知怎么回事,围了一圈看大人又哭又笑,茫然了一会儿,也明白了这是好事,到玉米堆里不停地打滚。
各家的姑娘媳妇儿也来到近前,悄声道:“这就是玉米,这就是玉米……”
王先生夫妇领着几个学生在叹息:“从来只知稼穑之苦,不想今天却受着收获之喜了!”
白发苍苍的三爷不知何时也被人搀着,一步一挪来到打谷场,颤巍巍地指着玉米“这叫玉米呀,我看应该叫金米,这是金米呀,这是金米呀!要点香啊,要给老天爷磕头呀,饿不死人了,饿不死人了!”
一些老人、孩子就地就咚咚地在地上磕起了头。
磕着磕着,王先生、王天书、张云白也跪了下去。
最后场上就剩下了柳心,八百多口人的盛况让柳心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玉米终于成功的种植出来了,在自己的手里第一个十万斤种出来了。
柳心也双膝跪地,把头磕在地上,久久不愿抬起,她不是给老天爷磕这个头儿,她也不知道给谁磕,就当是给这儿黄天厚土,给这几百年前的先辈,给这淳朴的亲人,也给自己……
接下来全村人都忙着打囤子存粮,祠堂里,柳心家一进厢房里,后来各家各户在自己的仓房里都开始打囤子,因为大家都种了玉米,觉得秋收后粮食装不下了。
柳心和秦刚又往返于县城和村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奇女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