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一章 开荒(1/2)
进入农历二月天就暖和了,去年冬天种的冬小麦,现在都长出来了,看着苗势比春小麦刚出土的时候还好一些,而且生长得也快,大家觉得长了见识,不少村民都打算今年冬天还种冬小麦。
秦家人大多跟柳心种了冬小麦,这时倒是轻闲起来了。
柳心把秦坤元找来,商量那三百亩荒地要开始动工。
柳心拿钱让他在集市上又买了十头牛,让各家排班放牛喂牛,并召集秦氏族人进行开荒。
去年买荒地的时候,虽然天已经凉了,可柳心还是坚持烧荒留了些草木灰,给荒地加点肥力。
秦家出动了七八十人,还有十几头牛开始整地,整地的目的在于给播种后的种子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一般包括破土、碎垡、平整、作垄等环节,这些环节一般都具有相应的农具和农具使用方法。
柳心以为很快就能开垦完,可四五天过去了,到地里一看才整完一小半,人都挺能干可农具太少了,只有犁、还有方耙和小磙子。
柳心看看梨的造型应该是史料记载的江东犁,它主要由十一个部件所组成.其中犁铲(犁铧),犁壁为铁制,其它九个部件即犁底,压铲,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枰,犁键,犁盘等都是木制的。操作起来灵活自如,尤便于转弯。
还不算太落后,柳心虽然知道现代的梨更好用一些,但这时生铁是受管制的,自己也不能乱来。
七八十人只有三个梨,四五个方耙还有一个小磙子,大多数人还是用小木锄细细的翻转砸土。
原来农具早就有,可是太贵了,一个江东梨要三四两银子,方耙要一两半,小磙子不贵还要半两。
农户一家只有几亩地,这大笔银子就不划算了,除了地太多或者有家底的才置办些,一般农户就自己动手慢慢弄了。
柳心大手一挥让人去县里买了十个梨十个方耙和五个小磙子,三十把铁锄头,还有一些农用工具,让秦坤元负责掌管别弄丢了。
农具上来这速度就快了,又用了四天三百亩地就全部弄完了。
柳心自己买的在外村的三百多亩地,原想雇人种的,可秦家众人不答应,连着荒地就一起整完了。
三百亩荒地边上是一片树林,穿过树林有个小山头。柳心买地的时候没注意看,是托付秦坤元定下的,这次看到树林和小山头有些意外。
现在虽然刚开春,但山上绿意盎然,绕到山的左侧,竟有条小溪,看不见头,柳心让人去找找源头,几个半大孩子到天黑才回来,说这水流越往前找越大,他们走了几十里,小溪变成了挺宽的一条大河,望不到边了,这里可能是哪个江的支流。
柳心喜出望外,这地方有水呀!
大明朝过几年就要天下大旱,土地到时不值钱的,柳心年前买地之前是有过犹豫的,可秦家岗这么多人,没点土地是没法安身立命的,而且柳心培育作物新品种也得需要地,这才买了几百亩。可这里意外的有了溪水,灾年也弄抵挡一二。
这些树林和山头也大有用处,以后在山上养些鸡鸭,栽些果树也能有些收益。
柳心问秦坤元知道这里也算秦家岗地界,就让他把树林和山头也买下。
秦坤元是甲长,他自己就能做主,一共象征性收十两银子,这大片的山和树到县衙做了文书就归到柳心名下。
柳心从去年开始就到处搜集种子,有自己买的,有王天书和江南李老爹捎回来的,有种子店老板给进的,现在除了番薯没找到,玉米种子已经有了八百斤、黄豆有两千斤、绿豆有二百斤、马铃薯有十多斤,辣椒有一斤多。还有些葱、蒜、姜、白菜、豌豆的种子。
豆类养地,这三百亩荒地都种上黄豆,种子不够就用绿豆补上,结果黄豆种了二百六十亩,绿豆种了四十亩,外村买的上等田和中等田都种上了玉米,在玉米珠间隙又套种了绿豆和豌豆。
玉米种子没够,结果中等田只种了一百八十亩,剩下二十亩种了小麦,下等田都种了黄豆。
在播种的第五天,柳元赶着牛车来了。
娘家只有三亩地,有了牛车应该很快就能种完,前几天就以为柳元能来,这赶到今天才来,柳心也没多想,以为今年老爹的身体不好,柳元又动手晚了,这才弄到现在。
晚上吃饭时,柳心问了下爹娘的身体和种地情况。
柳元有些气恼地说:“爹的身体好了,种地时也去地里干活了,三天前就种完了,这几天大哥用牛种地了,昨天晚上才种完。”
柳梅把筷子一撂,气哼哼地说:“怎么帮他家种,用大姐的钱买牛给他们用,爹娘怎么想的,哼,我生气!”
小丫头气的饭也不吃了。
柳梅自来到柳心这儿,好吃好喝的,新衣服做了好几套,也开始读书识字了,开始对这个姐姐有些陌生,说话怯生生的,一段时间小家伙混熟了,就帮着柳心干些家务,带着明珠,有时甚至教训着明远,很有长辈的范儿。那爽利的性子也就暴露出来,今天牛的事让小家伙儿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奇女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