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章 青面人(1/3)
那白色的信鸽飞起来,落在医馆的屋顶,稍作停留,又消失在暗淡的夜色中。它是后山老袁家飞过来的,老袁家离江家医馆仅有几里路。
这是个颇为奇特的后山。进山之处,绿绿葱葱,草木荫生,怪石嶙峋,其中还潜伏着一个个“假动物”。这全是老袁布的局。原来重庆是个山城,山城最多的东西就是石头!这石头用处就非常的多,主要用来修城墙,建房子。除此之外,可以用来修路,做器具,比如上章提到的石水缸,石磨等等。石头多,石匠就多。山城的石匠多,这老袁就一个,可他不是普通的石匠。他做石雕。雕的东西及其传神,特别是雕的动物,大小都和真的一致,姿态都是动物们随心所欲的一刹那定格。并且他还爱把这些动物用色彩涂好,放在不起眼的地方,显的特别的逼真。走在山林中,不注意常常会被吓一大跳。前面出现了一只老虎!还好是只石头打的假老虎,但其逼真效果足可以把人吓得半死。去过的人,喜欢这种惊险,喜欢他的石头作品。江老爷子也爱去后山逛一逛,最爱摸老袁雕的猴子,边摸石猴子的头还边说,老袁,这石猴子是不是孙悟空吆。
老袁爱石雕,但这个活儿,特别累。时间一长,就累出了病,老是闹腰痛。江老爷子第一次见到老袁,就热心的为他做了一番诊治。当时虽然是好了很多,但是管不多久,老袁的腰痛又犯了。江老爷子告诉老袁,人年龄大了些,就要少蹲着打石头。有点累的时候,就起来打套拳,活动活动筋骨。这样江老爷子就先教了他一套六合拳。他打了一段时间,这效果还真好,腰渐渐的不痛了。从此对学拳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从四十五岁才开始学拳,坚持五年,自己的功夫越来越好,一般的人还不是他的对手,哪怕是二十岁的壮小伙,不用一招就被他放倒在了地上。他一下对武术着了迷,就在自家的屋下平了块坝子,时不时的邀请江老爷子和他的弟子们来教拳。这边风景独好,江老爷子和他的徒子徒孙们爱来这儿学拳,人越来越多,老袁的坝子就越扩越大,到三八年十月份,竟然扩到了一亩地。老袁还在四周做了一圈石火炬,方便江老爷子在夜晚教拳。在三七年的八月八号,三千三原门的弟子在这儿歃血誓师,出川抗日,场面极其壮观。当时也是夜晚,弟子们尽穿红衣服,没有红衣服的都拿红布绑了上臂。石火炬被点燃,每个人手里还拿着一个火炬,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江老爷子站在最前面,铿锵有声的喊道,“三原门个个都是热血男儿,绝不贪生怕死!”下面的弟子随即一起呐喊,呐喊声一阵一阵响彻山谷。那一夜走了三原门三千弟子,还走了江老爷子三大高徒。
今天江老爷子的剩下的五大弟子都来了。按老规矩,都穿了红衣服,带了红枪。因为重庆的三原门和陕西的红拳有很深的渊源,所以第一代掌门,安定邦就定下规矩自己的弟子在正式场合要穿红衣服。这规矩,就一直延续了下来。这一帮弟子跟江老爷子习武已经多年了,个个武艺高强,并且都有自己的一套人马,门下的弟子众多。旧时都是门派下设有一些堂口,门下的得意弟子会被安排到各个堂口去任教。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有的弟子不愿意在堂口上过日子,说白了,那样挣不了几个钱。很多都想去政府的机关,任国术教练。除大弟子,云中豹郭仲达外,其它几个都在政府机构里任国术教官。八大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三个,加入了川军,三七年九月一日,他们随军开拔出川。
五大弟子的到来,引起了一个连锁反应。因为他们门下的弟子,一听说,今天师傅不教自己武功了,去找师爷学功夫去了,一个二个都想去看看热闹。你一打听,是去两路口,我一打听也是两路口。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要去两路口,连路边的小摊小贩都知道了江老爷子今天在两路口教拳。每一次,江老爷子在后山教拳,原本想清清静静的教拳,结果一去,弄得比庙会还热闹。
江老爷子叫阿斗和小武带上红枪,玉兰和秉荃带上腰刀,自己带上大鹏枪就出了门。
阿斗一只手拿着红枪,一只手拿着葫芦,里面装着药酒。小武一只手还拿着夜灯。转过来,才到山口,就听见闹热的喧嚣声。
“卖豆腐脑,又香又辣的豆腐脑。吃什么补什么,吃豆腐脑补脑--卖红薯呢,才烤好的红薯,好甜罗,好甜罗--号外,号外,小日本不以重庆为政府谈判对象。”这么晚了,连卖报纸的小童都跑到这儿兜售当天的报纸。那山腰间有几户人家,干脆开起了露天茶馆,“快到这儿品茶,看江老爷子教功夫的最佳位置。--喝茶,喝茶吆,看江湖风云变幻,三原门聚众习武。”到那儿一听,什么样的吆喝声都有。江老爷子习惯了。
他们到老袁家门口,以郭仲达为首的弟子早在门口等候多时了。师傅前,师傅后的,一个二个叫的好不清热。来的更早的徒孙们,更是师爷,师爷的叫个不停。五大弟子,当然江老爷子认得,其它常在武馆习武的弟子也认得,可徒孙们太多了,有几十个还是有几分面熟,可这次毛算一下,至少也有两三百人,认也认不过来。
徒孙们在各自师傅的带领下,来到了演武坝。老袁把周围的石火炬点上,火光把一个山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国术疑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