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三章:最尊贵的女人(2/2)
元统和,统和元年,萧绰则被封为承天皇太后,并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总摄国家大事,从而更好的辅佐辽圣宗的统治。
这一切看起来好像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实则不然。
景宗耶律贤死后,只剩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且不说在辽的外部,宋朝随时可能趁着这个混乱的时期来进攻辽朝,而在内部也不是那么平静的。
契丹一些居心叵测的守旧贵族和诸王宗室窥视皇位已久,此时更加蠢蠢欲动。面对这种险峻的内部和外部的形势,萧绰意识到必须采取果断、干脆的方略和措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巩固统治。
辽圣宗即位之初,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为了测验一下人心向背,萧绰在宫廷上面对大臣含泪欲哭道:
“我们现在孤儿寡母来守着大辽的基业,时刻不敢怠慢,而现在一些皇亲国戚势力强悍,时刻盯着皇位。边境也不安宁,天天发生战争,内忧外患,这可怎么办是好…”
此时,一些汉族和契丹族的文官武将纷纷站出来表示尽忠,这其中就包括耶律斜轸、韩德让等一批年轻有为的文武大臣。
他们表示:我们虽然不是皇族贵胄,如果你信任我们大家,我们一定尽心竭力,辅佐皇上,太后也就不用忧虑了。
如此,这些契丹和汉族的文官武将都受到了重用,他们都为辽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稳定政局,萧绰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权力的调整。
对一些老的大臣,继续留用他们以便来稳定军心…
重用一批汉族的知识分子以便更好的推行汉化政策,推动契丹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但此举却遭到了契丹旧有的官僚贵族的强烈反对。
叫嚣着要恢复契丹族的旧制,根本不把他们孤儿寡母放在眼里,还要求各个旧族轮流坐庄执政,企图发动推翻政权的阴谋叛乱。
而此时的萧绰则开始发挥出她的聪明智慧。她利用汉族新贵和契丹贵族之间的矛盾,推行了削藩强民,力行新政的政策,削弱了契丹贵族的力量,打破了他们企图叛乱的阴谋,并且使辽和汉和睦统一,国势日益加强,国运昌盛。
除了平息贵族的阴谋之外,部族叛乱也被镇压。为了平叛部族的叛乱,萧绰大胆重用汉族文人,利用汉族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显示了她的超强魄力和胆识,世人评价她为柔肩担江山,裙衩争风流,表明作为女人在治国方面一点也不比男人差。
汉化过程中,萧绰不仅自己熟读四书五经的经典著作,还要求圣宗耶律隆绪多了解一些汉族统治者是怎样招贤纳谏和关于唐朝兴衰的历史典籍,并且采用了中原的开科考试制度,大大提高了契丹族官吏的文化水平和修养。
一般说来,君主制的一大特点就是大臣唯君主马首是瞻,处处小心翼翼、谨慎应对,有的大臣还阿谀奉承。
这种现象历朝历代都有,它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不仅会延误一些大事,而且还造成一股不正之风,对于官吏的道德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对于这种情况,萧绰也深恶痛绝,因此下大力气杜绝这种风气,积极鼓励臣子说真话,说实话,反对屈从,并且从自身做起。她还把说真话作为衡量百官政绩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来看待,大大改善了官吏的廉政之风。
修改法律。契丹族的法律是由耶律阿保机建国之后建立的,当时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特权利益而制订的,在一定阶段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由于它的刑罚过于严重和残酷,尤其是对汉族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此举是不利于契丹的汉化的,它只能加重民族矛盾。
为了更好地进行汉化和处理民族内部的矛盾,萧绰开始逐步对法律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新法的实行,体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汉族和契丹族之间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平等权利,虽然这种平等是相对的,但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此外,对贵族官僚的违法乱纪也要惩罚,这种改革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当时更定的法令,凡十数事,多合人心,其用刑又能详慎,表明世人对于改革新法还是比较满意的。
萧绰的军事天才令人叹服,澶渊之战无疑是她军事才能的完整展现。
萧绰生长在一个战乱的环境里,当时北宋和辽进行了连年的战争。作为契丹族的女子,她也能征善战,披挂上阵,竟然和男儿一样,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再加上在辅佐景宗的过程中前前后后也参加了不少的战役,从燕云十六州打到金沙滩,在战争中不断得到锻炼,最终成为在政治、军事上精通之人。
虽然萧绰在朝廷内部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她人生的巅峰时刻主要是在军事上表现出来的,主要表现在两次大的事件上:燕云之战和之后签订的澶渊之盟。
不想错过《拐上娘亲泡爹爹》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