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百三十二章(1/2)
七月的中午,阳光如同流火一般洒在大地上,地上的青草被晒得恹恹的低下头颅,狗儿被晒得吐着舌头流着哈喇子,便是胯下的战马,也热的浑身是汗不停地打着响鼻。唯有农田里,农夫们仍然汗流浃背的除草,田边树荫下,孩童们却不知热的做着游戏。
今年河北的夏天,远比往年更加祥和。
几十匹马缓步行走在安阳城外的旷野上,张仲坚和李秀宁并马走在最前。
“看到这样的情形,彷如关中一般,仲坚,你把河北治理的真的不错。”看着田野里祥和的情形,李秀宁忍不住说道。
张仲坚微微一笑,谦逊的道:“都是属下们做事得力,我没做什么。”
李秀宁轻轻白了张仲坚一眼,眉宇间满是风情的道,“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在我这里傲娇个什么劲。河北战乱数年,你能短时间击败窦建德一统河北,能短时间内让所有河北百姓都安居乐业,便是大功一件。不过我真的很佩服你,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民,还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
“我做不到的多了,”张仲坚笑道,“其实,河北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局面,归根结底是制度的优势,是我河北采取了科考制度唯才是举,是设立的太学广招学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这些通过科考的官吏还有这些毕业的太学生,深入各郡县担任里长村正,安顿流民,组织生产,所以河北才能从乱时迅速稳定下来。”
“是啊,唯才是举,以科考制度选拔官员,隋文帝隋炀帝两代皇帝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在河北反而实现了,真是了不起呢。”李秀宁也不由得叹道。
和李家相比,出身平民的张仲坚根基太浅,没有庞大的家族,也没有门生故吏的人脉,所以关中大唐朝廷官员对张仲坚的评价虽高,却仍然不认为他是大唐的劲敌。归根结底是张仲坚底蕴太差,便是暂时靠着强大的武力立足一时,长久看来不会是拥有强劲根基的大唐对手。
然而,通过科考制度,张仲坚竟然把最后的短板给补上了,了解到这些以后,李秀宁从内心中感到惊叹。
“你也知道,我的出身意味着很多士家子弟根本不愿为我效力,只能从普通平民中选拔人才。虽然平民百姓子弟读书识字不如士家子弟多,但百人之中必有英才,问题只在能否发现。所以,在魏征的建议下,我便通过科考选拔人才。通过开办学校和太学培养人才,这样下去,只需要数年时间,便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从太学培养而出,而我河北将再无人才匮乏之虞。”张仲坚轻轻地解释着。
“都说这个天下是世家天下,可为何如此?无非只有这些世家子弟才能读书,只有读过书才能做官管理百姓。可凭什么世家世世代代做官?凭什么普通百姓永无出头机会?
我红巾军治下便是要打破这种不公,要让所有人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有这样,天下间才不会有那么多抱负得不到施展者铤而走险。
大隋之所以落到现在的乱局,三征高丽失败只是一个原因,更因为天下百姓在大隋的统治下看不到希望。
比如我麾下的徐世绩,世代经商广有财产,徐世绩自己文武双全可谓一时俊杰,可就是因为非世家出身,却根本得不到做官的机会,于是才上了瓦岗投奔翟让造反。”张仲坚叹道。
“所以,相公你是要消灭所有世家重整这个天下吗?”李秀宁目光烁烁的看着张仲坚。
张仲坚苦笑道:“我哪有那么厉害,消灭世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要做的是从世家笼罩下撬出一点机会,给天下普通百姓。在我河北,世家子弟也可以参与科考,以他们的学识,能获得比普通百姓更多的机会。”
李秀宁点点头,不再多言。其实,她心中非常清楚,张仲坚归唐不过是一句空话。河北的一切制度都和大唐迥然不同,若是真的归降大唐的话,便是张仲坚愿意,其部下十多万将士和数百万普通百姓也不愿意。
所以,张仲坚和大唐的谈判不过是各有所需,大唐需要稳定河北争取时间打下关中,而河北需要稳定后方好腾出时间谋夺幽州。
而自己,不过是双方用来保证这种关系存在的棋子而已。
嫁到河北这近两个月来,李秀宁对此已经非常清楚。她知道,一旦等到大唐攻下洛阳,或者张仲坚拿下幽州三郡,便是双方关系破灭之时。而对此,她已经无可奈何。
虽然张仲坚口口声声说不会对大唐开战,但李秀宁根本不信,因为她清楚,很多时候张仲坚自己也不由自己。而从张仲坚一手设立的科考制度来看,其有着勃勃的野心,又如何甘心把地盘拱手让给他人?
可是,自己又能如何呢?一边是自己的娘家,一边是自己的夫君,李秀宁也颇为为难,不知道如何是好。
张仲坚还在侃侃而谈,诉说着自己远大的志向,李秀宁面带微笑的听着,很多时候,她不得不敬佩张仲坚的创造力,很多想法是那样的标新立异,却又那样的合理。
在张仲坚的描述中,她仿佛看到中原大地战火消弭百姓安居乐业,仿佛看到万国来朝看到一个前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唐朝好女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