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五十九章 屠杀事件(1/3)
就在这时,底下的副官战战兢兢的走到面前,递给了鸠山一份电报,鸠山不看则罢,一看完电文就觉得天旋地转,好悬没气晕过去,原来电文上说的就是广播稿的事情,看来自己千辛万苦的赶来已经解决不了什么事情了,敌人早已顺利的完成了这次任务,只是他还不知道,另一个惊人的消息也即将到来,那就是帝国军队的军神冈村宁次大将的死讯,要是鸠山知道了这件事情,恐怕在第一时间就会晕死过去。
鸠山愤怒的率人来到电台大楼里,找到了播音室推门一看几个留守的卫兵正在收尸,一个戴眼镜的工作人员蹲在*作台前忙活着什么,众人回头一看见是鸠山大佐来了,急忙停下手头的工作原地给鸠山行了礼,鸠山二话没说阴着脸一摆手,几个日本兵上前将几人捆了起来。
正在此时,大院里突然又响起了几声枪响,几个高亢尖锐的声音震得众人就是一惊。鸠山众人连忙冲出了大楼,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躲在电台地下室的那帮外国人听说战斗结束了,这才惊魂未定地纷纷走了出来。
正待众人要离开的空,不料和进驻大院的日本兵又发生了口角,双方由于言语不通,吵闹了半天双方开始推搡起来。怒火中烧的日本兵此时也顾不上什么国际影响了,顿时开枪打死了几个吵得最凶的外国人。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被打死的几人都是些外国领事馆的官员,其中一个还是德国领事馆的参赞,鸠山上前问明白怎么回事后,不由得犹如冷水泼头,心里立刻凉了半截,明白如果此事张扬出去,自己的前途算是交代了,当下这小子把心一横,狞笑两声顺势接过一挺机关枪对准众人就扫射起来,哒哒哒随着机枪的欢快的射击声,参加台庆的这些外国人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底下的士兵见长官都开枪了,顿时也没了顾忌举起刀枪加入了屠杀。一时间血流成河,惨叫声不绝于耳。
只是他们没有料到,整个屠杀的行径都被躲在树上的一家外国记者用摄像机拍了下来,原来这一家的记者是应邀参加这次台庆,并打算用摄像机记录这一过程,为了更好的拍摄全貌,这家的记者爬上了这棵大树,寻思找个好位置拍全景。
这位记者刚爬上去拍了没几分钟,门口就发生了激战,底下的人都跑进地下室去躲避了,正好这棵树上有一个树洞,这位老兄见势头不对借机钻入了树洞,一直到战斗结束,他才小心翼翼的钻出了树洞,刚要下树就发生了日本兵开枪射击的事件,吓得他急忙又钻了回去,处于职业的习惯,他打开了摄影机拍下了这一幕,不想在后半程鸠山又端起机关枪开始扫射,这位老兄也豁出去了,探着身子将全部过程拍摄了下来。因为他在树上,恰好这棵树又长得十分茂密。所以他的行踪一直没有被人发现。
事后这位记者凭借这个录像一举成名,自此日本人在国际上的伪善面目就此破灭,他们的残暴行径引起国际上的异常愤怒,尤其是德国的元首希特勒本来就瞧不起小日本,要不是小日本在亚洲的远东地区牵涉着一部分苏军,希特勒才懒得和他们合作,这下更是惹怒了这位性格刚烈的最高元首,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因此撤回驻日本的大使,并宣布与日本断交,日本人在事后费了老大劲和德国人解释,德国人就是不听,英美法等国也接连宣布下调本国与日本的外交等级。从此日本人在二战中处处挨打,成了孤家寡人,一直到战争结束日本也没和德国再次结成盟友。
这一系列事件的结果,连事件的始作俑者张国柱也是没有料到的,战争结束后有专家分析,正是这一事件改变了二次大战的行程,大大缩短了战争的时间,是整个二战史上最大的转折点之一,其意义不亚于盟军发起的诺曼底登陆。
鸠山众人枪杀完了这些外国人,又命人伪造了现场,企图将这些人的死归咎于敌方的突袭,就在他们忙活的时候,鸠山的副官硬着头皮又递上了一份青岛日军宪兵队的电文,鸠山这才知道天皇广场出了事情,冈村宁次大将和山东日军宪兵司令*8少将以及若干手下,都在不久前的那次巨响中集体玉碎,鸠山的汗立刻淌了下来,比起冈村宁次大将的死讯,这里发生的事情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纵使鸠山平时诡计多端,此时也没了主意,呆呆的站在原地,任由手上的电文滑落在地上,底下的人也是如丧考妣,其中有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听说冈村宁次死了,甚至当场举枪自杀,追随自己的偶像而去,场面一时间陷入混乱之中。
半响鸠山这才无力的一挥手,命人不必在此收拾了,即刻赶往出事的天皇广场,按下他们怎么收拾残局,咱们暂且不提,单说说张国柱他们。
张国柱和李教授刘梅三人开车离开广播电台后,风驰电掣般的立刻赶到了天津五湖商行,何才生和几个小头目已经先一步到了这里,众人碰面后互相询问了战果,正在兴高采烈的议论着情况,陆续的小铁匠于德海几人以及焦德奎众人也赶了回来,众人互相打过招呼,因为刚刚经历了生死的考验,虽说离别的时间不长,但众人都觉得好像过了半个世纪那么长,又见彼此都没有受伤,高兴地拥抱在了一起。
众人寒暄了几句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抗日之黄包车夫》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