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章养殖场计划(1/2)
马援朝出院的日子,是在新房竣工后的几天。
在卓兰芝的搀扶下,两人同立于小楼屋前。小楼外墙只是简单的用水泥粉刷了一遍,房门也是装的两扇绳编的竹排。
由于资金的缺乏,在卓兰芝和马援朝商量过后,只能尽可能的从简,等到往后家里周转开来,到时再将房门和外墙暂时次要的东西再行换补。
不过,卓兰芝夫妇作为新家而新筑的小楼,是在下溪村有史以来,所建造的第一栋水泥砖瓦房。
村子里的乡亲虽然眼红,但也并没有人对此嫉妒。村子里的人都明白,这是卓兰芝和马援朝共同努力,久经艰苦换来的成果。
望着这个来之不易的新家,马援朝的眼眶,都不禁湿润。
“孩子他爹,咱进屋吧。”
卓兰芝微笑的扶着马援朝走进了新房,将墙角摆放的几张竹椅抽出一只,让马援朝坐下歇息。而她又回过头出门将马援朝的衣物抱了回来。
望着大厅略显空荡的摆设,却并没有影响马援朝的心情,他在幻想着,将来这个房子里,每一处每一个角落所添置的桌椅家具,厅灯电器。
“孩子他爹,跟你谈个事儿。本来想在医院里和你说的。”
将包裹放到桌子上,倒了杯水,卓兰芝略有犹豫地走到了马援朝的跟前。
马援朝接过茶杯,也没有当即就饮。一脸疑惑的望着卓兰芝:“兰芝,你有啥要说的就说嘛,跟我咋还吭哧瘪肚的。”
“上个月你在医院,有一天夜里,我和志军春霞吃了饭不是聊了一下关于咱承包山头的事儿嘛,我和他们说了资金可能不足,春霞第二天就给我送了些钱过来。”
卓兰芝将放在心里许久的话和马援朝说了出来,只不过,马援朝并没有急于回答卓兰芝的困扰。从口袋里掏出烟盒,点了根烟。
“志军他们家啥情况,你我都清楚。拿了他们的钱,我这心里,都觉着愧疚。可是我又不知道咋去还给他们,所以就等你回家来再和你商量商量。”
说着,卓兰芝又将视线停留在了马援朝的表情上。
然而,丈夫的不急不躁,一副清闲抽着烟的样子,让卓兰芝顿时火上心头。当即抬手将他手里的烟抢过丢在了地上,一脚踏灭。
“哎呀,兰芝你急啥。我这不是在给你想办法嘛。”心疼地看着地上的烟蒂,马援朝有些欲哭无泪。
“医生说了,叫你不要抽烟不要抽烟,你这一回家就点上了。你啥时候买的烟,给我交出来。”
“兰芝,我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这段日子可把我憋坏了,就让我过过瘾嘛。你不就想让我给你支招嘛,我现在和你说不就是了。”
“那你说。”
瞪着眼向马援朝吩咐道,马援朝只得端起茶杯先喝了口水。
“我觉着志军家的钱就先别退回去了吧,咱先留着。毕竟承包山头办养殖场的确需要钱,要不你就这样。”
马援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意思是让卓兰芝等养殖场办起来了,就分出一些盈利给马志军一家。如果亏了,那就当是问他们借的,往后再还。
在那个思想还未完全开化的年代,马援朝可以算是下溪村乃至整个七里乡来说,第一个提出关于股份制的思想。当然,这些也是他在省城务工时,从城里听到学来的经验。
当然,这个让外人看来完全是亏本,甚至透着傻劲儿的行为,却还是让卓兰之夫妻俩做了,心甘情愿。
当晚,卓兰芝便将马志军夫妇请到了家里吃晚饭。
饭桌上,将他们讨论的结果告知了马志军夫妻俩。虽然马志军方春霞一开始就表示了反对,但是卓兰芝和马援朝认定的事,任何人都不能再去改变。
只是,几人对于到支书林国富那里如何说,以及诸多办养殖场的事宜在还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只能暂时搁置。
依照马援朝的意思,等到清明节后,在做安排。
又是一年,清明将至。
这个在中华大地传承了上千年的民族习俗的节日里,相比于其他传统节庆,这个节日更多的承载了一些悲凉氛围。
浙南的四月,阴雨连绵,接连数天不见日月。
下溪村外,一片半山腰处的山脊间,坐落着卓兰芝公婆的矮坟。
卓兰芝忙碌着清理坟上坟边长出的杂草,几个孩子跪在地上为早已不在的爷爷奶奶烧着纸银,而马援朝则一直被胡姗姗着搀扶站在一边看着这一切。
因为腰部摔断了两根肋骨,所以马援朝并不能蹲跪,也就不能为自己逝去的父母烧纸尽孝。
原本卓兰芝劝他不必前来,但是执拗不过他的倔劲儿,还是答应他一块来了。
“孩子他爹,给爹娘点香吧。”
卓兰芝从篮子里拿了三支香,来到了马援朝的跟前。马援朝点点头接过,在卓兰芝划燃的火柴上点燃。
往年,因为去了省城务工,马援朝有三四年没能在清明节这个缅怀故人的日子里,为自己的至亲父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七零年代农村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