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27、多行不义必自毙(1/1)
原文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译文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儒家智慧故事帝辛,是商朝第三十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纣王本来天资聪颖、领悟力奇高,还是少见的大力士。帝辛刚继位时,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这一时期的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但是他在历史上最终被定格为一个极其残酷的暴君。
不过,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开始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杀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导致国力衰竭,对俘获的大批俘虏又消化不了,造成国家负担。
商纣王暴虐无道很快激起老百姓极大的愤慨,就连诸侯们也看不过,认为他不像一个治国之君。当时有一个诸侯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后来他的儿子姬发即位,便联合诸侯起兵讨伐商纣,大军渡过黄河,向商都进发。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乘机对商朝发起进攻。这时,周武王发出誓言,名曰《泰誓》。《泰誓》其中说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意指:商纣王作恶多端,就像串钱的绳子一样,其罪恶已串到头了。老天爷已命令我杀死他。成语“恶贯满盈”便出于此。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倒戈,周兵攻之朝歌。帝辛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焚于火而死”。商亡。由于姬发所率的是仁义之师,深得老百姓的欢迎,百姓因而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老百姓对纣王的军队却是深恶痛绝的,结果纣王打了大败仗。
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算是一条普遍真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商纣王不明白这个道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商纣王曾经极力压榨的人民和臣子最后都成了反抗自己的主要力量,这是自己种下的苦果。几乎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作恶的人,搞阴谋诡计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想错过《传中华智慧,品百家名言——仁义礼信的儒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