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8:2007年的第一场火(1/1)
以前,对大火的认识没有这么深刻。墨尔本频频发生的森林火灾,使我们每一个居民都意识到,大火是这样地可怕。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国家的利益。只因为今年特别干旱一些。
我爱绿色的田野,茂盛的森林,而大火,使它们化为灰烬,变成焦土。今年夏天,气温持续升高,久旱不雨,火的警报此起彼伏,墨尔本陷入了高温大火的包围之中。树叶和枯草都被晒得干透,稍不小心遇上火种,就立即燃烧起来,瞬间成燎原之势。防不胜防,救也难救。在最热,最干旱的那几天,哪怕没遇火种,都可能自燃。或许有一块散落草丛的碎玻璃,在炙热的阳光照射下,折射出强烈的聚焦,集中在草叶上,就会轰然一声,引起一场灾难性的山火。
干旱的天气,往往夹着燥热的风。风势很大,火凭借着风势,一路狂卷过去。从电视的画面看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森林、植被、小动物,还有山居村民的房舍,瞬间被大火吞噬。虽然消防队员全力以赴,日夜奋战;直升飞机挂上了灭火的水桶,飞临河的上空,满吊起成吨的水,扑浇在燃烧的火焰上。依然事倍功半,杯水车薪,效果十分渺茫,难阻熊熊的大火……
在那些干旱炎热的日子,由于火逼近城市,整个墨尔本上空烟雾弥漫,令人压抑得透不过气,空气中充满着烟和火的气息。我们心情沉重,意识到情势危急,却又无力回天。住在山区一带的居民,随时做好了撤离的紧急准备,把重要物品放在手边,可以拿起来就走。我曾想,如果大火烧过来,烧到我的住处,我该怎么办?我拿什么,不拿什么。什么东西可以扔掉,又有什么东西必须带走?我们每一个人,在这抉择的时候,都会感到,我们的身外之物太多,太多。有许多东西,本不该拥有。有些物品,其实都可有可无。现在都成了累赘,变成了多余的负担。
我过的是简单生活,没有那么多物质和财产,房子是租住的,没有贵重物品。可是简单如我,依然有很多东西舍不得,放不下。我的日记,我收藏的报纸文章,我的身份证件,和必要的账单、数据、照片、书籍,我的行囊和替换的衣服、化妆品等等。已经太多了。大多数城里的现代人,都无法再回到过去。抛弃物质享受,重归简朴自然,并不是轻而易举,比一个胖人要减肥更困难。
人类流传着“盗火”的传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现,是火。我们的祖先曾经钻木取火。但在南极冰山融化,地球温室效应日显,气候转暖的今天,我们已不需要火了。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降雨,充裕的水源。俗语说“火是假的,水是真的。火很容易制造,而水,人类无法用其他方法复制。
森林之火,让我看到人类的渺小,我们引以自豪的科技,在大自然的面前,是那么简陋、低能、微不足道。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仍处于“靠天吃饭”的初级阶段。一片乌云,一场雨,足以改变我们束手无策的局面,风调雨顺才有太平盛世。不止是墨尔本,中国和全世界,都面临严重水荒。谁都想把海水淡化成生活用水,谈何容易。而且成本过高,不是我们能消费得起的。有一种长年生活在海上的水鸟,信天翁,它能依靠自己的鼻腔过滤系统,把吸入的海水转化成淡水。这么简单的事,人类却要为之付出昂贵代价,经历许多复杂程序。人,有时还不如被自己小看了的动物和鸟类。
最令人担心的,是持续高温和干旱,或许造成恶性循环。越是干旱的地区和沙漠,总是没有雨;而热带雨林和水草丰盛地带,降雨量就大。圣诞节出去旅行,车开到澳洲的旷野,看见天空中积着浓浓的云团,云的底部是平平的一线,被地面升蒸起的热浪托着。这只无形的手抗拒着雨的降临。应该降下的雨,也无法落进澳洲干旱的土地。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澳大利亚绿色的田野,优美的牧场,世界的粮仓,将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成为风光不再,已经过去了的历史。
凭窗远望,美丽的DANDENONG(丹迪农)山脉,依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多一些风雨雷电,少一点高温火灾。我伴着刀郎的老歌,祝福澳大利亚。但愿“2007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些……”
2007年6月Williamst
不想错过《在海一方A.第二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