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章 12:那晚,我变成一把青铜剑(1/1)
那晚下班后,房东太太小王邀我一同去逛墨尔本城的瓷器展销。听她说这些从景德镇运来的瓷器,现在打折处理,买一送一,价格便宜到比国内还低。
晚风习习,车在夜幕下行驶,窗外墨尔本城的夜景真美,不眠的万家灯火,像璀璨的明珠,撒落在PortphillipBay(菲利普港湾)、YarraRiver(亚拉河)两岸。在这样的夜晚,投宿在这样的城市,即使你是一个远方旅客,也不会觉得寂寞冷清。但不知为什么,在城市一隅,在夜色的迷蒙下,有一批中国瓷器要贱卖。“听说他们的短期签证到期了,不能滞留澳洲,又积压了大量的货卖不出去,才降价处理。”小王说着,叹口气。这些卖瓷器的中国人,不了解澳洲市场,一句英语不会讲,货色倒是不差,但根本无法进入西人市场。再说,澳洲人只认英国瓷,中国货哪怕再精良,人家也没眼睛看。瓷器,CHINA,一个与中国相同的英文单词。那也是我,我就是生长于中华大地、浸润着长江水,黄河土做的器皿,是车辚辚,马萧萧,战死沙场的秦俑;是釉色晶莹丰润的唐三彩,是白玉之下笼着一袭淡雅的越窖青瓷。是一双双粗糙的富有生命的手,制造出如此美丽的艺术品。中国的瓷器啊,它们是不该被贱买的。走进中国瓷器展销点,那似地摊又象似堆货的市场,里里外外摆满了各式瓷器,流金彩绘的大花瓶,青瓷仿古缸,明清将军罐,以及盆、盘、壶、杯造型优雅精细的工艺品。这些翡翠之秀色,碧玉般润泽,既传统又现代的设计,这些中国瓷器,本该进入澳洲大雅之堂,与西方工艺竞价,与流行和时尚比美,无奈天香国色,流落街头,有多少泪水珠无语轻弹。“卖啦……卖啦……”只见一个个焦头烂额的中国商人,象破产的二道贩子,瞪着血红的眼睛,用沙哑的乡音高叫着:特别优惠,血本无归的跳楼价,同胞们,来买呀……房东夫妇买下一套茶具,仅10元澳币。分明是白送。我买了一把白玉做的小刀。那小伙子告诉我,这玉刀是用来修补瓷器上的瑕疵的,但我想中国瓷器的致命内伤,岂能是一把小小玉刀所能修补得了。瓷器、丝绸、青铜剑……乃是中国古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上下五千年薪火相传的华夏文明。想一想在二千年前祖先们身着绸衣,腰佩青铜剑,在柔和的烛光中手持精美的瓷具,按照东方的礼仪,对坐饮茶,谈经论道。何等的从容典雅。那时的欧洲小国,从贵族到平民,都身披粗布甚至麻衣,用的是粗陋的陶土罐,爱喝下午茶的英国绅士和贵夫人们,还不知饮茶的瓷器那么精美……仿佛历史与CHINA开了一个玩笑,直至百多年前的淘金华工,捧着缺口的粗瓷碗登陆澳洲,到眼前血本无归的大甩卖。一部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一派辉煌精湛的瓷器艺术,从圆明园养尊处优的“官窑青瓷”发出一连串的爆裂声音,到英国大英博物馆存放的唐三彩,日本人从景德镇运走的青瓷……中国瓷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强盗光顾?为什么有让后人汗颜的民族耻辱?中国瓷器的命运,留在CHINA历史深处的内伤,不知该用怎样一把玉刀去修复。“你是一首奔放的唐诗,婉约的宋词。出身瓦舍,风流也受伤,清高也哀怨。你是一位冷艳的美人,傲骨柔肠,细雨斜阳中,落寞也销魂……”那天晚上,我念着一句句青瓷碎片似的诗句。睡梦中,我手握玉刀,一跃而起,在她——CHINA的身旁,挺起身躯,变成了一把破土而出的青铜剑……
2005年9月chendujinsha
不想错过《在海一方A.第一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