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七章 大明帝王墓(1/4)
贡浩赞道:“好一付帝王气度,应当是建文帝亲笔所书。”说着掏出相机拍个不停。
前妻装好鱼饵,学着画中渔翁的模样,盘膝坐在石凳上垂钓。喷香的牛肉很快使各种各样的小鱼纷拥而至,团团围住鱼饵你一口我一口啄起来,没等前妻提钩鱼饵已被瓜分一空,她气得连连跺脚。
穆林三下五除二脱得只剩下裤衩,舒展四肢准备表演跳水。
“且慢!”珊瑚阻止住他,蹲到溪边看了会儿,将火铳枪口浸入水中。
穆林急道:“不行,这样火药容易受潮…….”
话未说完,溪里的小鱼前赴后继往枪管里钻,短短几秒钟工夫就钻进去十多条,穆林和前妻看得目瞪口呆,大呼怪异。
珊瑚提起枪管将小鱼倒在草丛里,指着它们道:
“这叫‘钻洞鱼’,是热带雨林中比食人鱼还恐怖的鱼类,‘钻洞鱼’有洞必钻,在水里遇到游泳的人或其它大鱼,会顺着鼻孔或嘴巴钻入,你们瞧它身上的倒刺,只能顺进不能逆出,而且它速度很快,一旦钻进体内除非动手术,否则很难取出来。”
穆林飞快地穿回衣服,郁闷地说:“我是不是惹恼龙王爷了,怎么害人的鱼都跟我过不去?”
“钻洞鱼”令前妻钓鱼的兴致大减,贡浩又连连催促,我们遂离开凉亭直奔雪顶峰深处。
走过一片崎岖不平的石洼地,苍松翠柏间有个精致小巧的凉亭,亭子中间摆放着石桌,石凳,估计是建文帝读书、练字的书阁。再走几步看到山崖中段有一泉眼,清泉沿着山壁汩汩而下,流入一方形石窍,我们掬泉而饮,入口冰凉甘甜,而泉水不溢不亏,始终与石窍边缘平齐。
可以想象当年的建文帝,或在溪水边怡然垂钓,或在凉亭里奋笔挥毫,每当夕阳西下,暮霭沉沉下踏着草地信步而行,欣欣然天地苍穹,悠悠乎山水之间,人生至此岂不快哉?何必在意于帝位更迭,江山被颠?
翻开那段历史,从建文帝1402年逃出南京城到1435年进入七沙山,短短三十多年内九五之尊的金龙宝座已换了四个主人。1424年,明成祖朱棣死于征途中的榆木川;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死于钦安殿;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死于乾清宫,继位者是明英宗朱祁镇,也就是那位“土木之变”中被瓦剌军生擒的活宝。
由此可见皇帝并不好当,而忘情于江海的建文帝清心寡欲,一心向佛,居然得以高寿,不能不说是造化弄人。
爬过几十米宽的缓坡进入一道狭窄的峡谷,不远处山势陡然一拐,眼前出现一个宏大气派的山穹。
山穹纵深百米以上,最高处达二十多米,穹顶半拱形,两侧几近与山坡相接,巧妙地掩盖住其真貌,地面修砌得光滑平整,中间是一道直达深处的汉白玉石阶,上面雕满了张牙舞爪的飞龙,台阶尽头,赫然屹立着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穆林激动得喘不过气来,语无伦次:“宫殿……传说中的宫殿……建文帝的宫殿!”
梵萝莎说得没错,深山之中确实隐藏着宫殿,它正是建文帝飘泊半生之后走向生命终点的归宿。
踏上汉白玉台阶向前,依次经过石桥、石踏道、鹊台,空间虽小,布局却严格按照皇城等级一丝不苟,台阶和栏板上雕刻的龙纹、牡丹纹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走近宫殿,见殿门正中上方以瘦金体写着三个字:圆明殿珊瑚默念了两遍,道:“明即明朝,圆是取功德圆满之意,大概建文帝自认是一位窥得天道,功德圆满的皇帝。”
前妻道:“不管后人怎么评价,只要他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满意,认识到放弃也是一种幸福,这就足够了。”
穆林不愿耽搁,急吼吼叫大家进去。我说亏你还是盗墓高手,难道不知道结果并不要紧,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他晒笑道你们都怎么了,要不成了诗人,要不成了哲学家,贡浩,你想当什么?
贡浩干巴巴说我什么都不想,只求你把臭嘴闭上。
大殿正门一推便开,门楹上的灰尘扑扑而下,穆林担心其中有迷药之类成分,紧张地连退几步,珊瑚说能闯过重重关隘来到此地,说明非寻常之辈,钟仁约再耍小聪明就有失大家风范了。
出乎大家意料,大殿里空旷而冷清,里面已经衰朽不堪,墙砖开始风化剥落,露出绒绒的砖芯,门窗上朱红色的漆皮褪色发白,木头发出阴冷潮湿的气息。没有想象中的龙椅龙座、铜足香炉、细料金砖,唯独大殿正中矗立着一尊十三层汉白玉宝塔,正面以镏金镌刻有一行大字:
沧海珠禅师之塔下面并无通常应有的朝代和纪年,珊瑚解释说沧海禅师是建文帝遁入空门的法号,珠即俗家姓氏,暗通“朱”。明朝时期僧人死后不建墓,而是入塔安葬,建文帝也遵循这个惯例。
宝塔上每一层都铸有金佛装饰其间,第五层写着八字偈语:觉者为佛,明心见性。
穆林绕到宝塔背后,突然发出惊喜的叫声:
“金罗汉!”
我们纷纷跑过去,果然在塔背后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帝国墓藏》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