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八章人猴大战(1/4)
吃过饭后,天色尚早。我站到溪水边,望着那涓涓流水之上,不断出现的点点漩涡。几片绿叶飞漩其中,别有一番情趣,这时朵嘠来到我身边碰碰我低声说:
“队长,你看那边,我们煮饭的香味把它们引来了,要不要把这些不请自来的王八蛋赶回去?”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溪水下游五十米处,来了一大群猴子,大约有数十只,在溪水边的悬崖上又蹦又跳,乱成一团。便说:
“别打扰它们,看看它们想干什么?”
“它们要来抢我们怎么办?”
“隔着一条箐沟它们过不来。”
然而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这群猴子竟然在箐沟溪水两岸间架起了一座“猴桥”。桥的两端,各有一只大猴子紧抱着岸上的树干,权作“桥墩”。数十只猴子互相挽拽着联成长串,凌空横跨柔韧不断。十多只母猴带着小猴子,则从猴桥上跳跃而过,情趣盎然。当母猴小猴过去后,溪水对岸的大猴一松手便落入水中,像条绳索开始往我们这边收缩。
最令人不解的是,它们是怎么在这十几米宽的沟壑急流上架起的“猴桥”,又是怎样为到达彼岸设置“桥墩”的呢?而猴桥的两端又是如何“合拢”的呢!?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朵嘎大叫起来:
“队长,不好啦!猴群是冲我们来的!”
我一看,“糟糕!”猴群果然在树丛中,飞枝走树朝我们奔来,整个树丛像海浪一样翻腾摇动着,我跟着朵嘎忙朝坡上爬去。并高声叫起来:
“国栋,志朋!快点火。一个连的猴群朝我们进攻了!”
当我们在凹地里点起一堆堆篝火时,猴群己包围了凹地,它们在四周的树上地下围着我们蹦来蹦去,上下跳越,翻腾吼叫。反倒把我们当成了动物园里的怪兽,面对着一堆堆浓烟滚滚的篝火,并不敢突破防线冲进凹地,否则我们将一败涂地。但情况十分危极,只要有一只大胆点的猴子一但进来,其他的也会跟进,那我们将会被洗劫一空,甚至连身上穿的衣服也会被扒光。
它们似乎像掌握了初级的语言那样,能够按照语法规则将声音转化成语言。这种猴子能够将相同的叫声,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表达不同的意思。我们发现有一老青猴,蹲在高高的大树上叫着。随着它的叫声,时而一群在一只大猴的带领下跳到左面,时而又跳至右面。看来是想找突破口。志朋高兴地大叫道:
“哈哈!这是“坎贝尔的猴子”(Campbell’smonkeys)具备了初级语言能力。不过这种初级句法是否和人类的祖先相类似,或者仅仅是一种同人类无关的语言,还不得而知。不过“坎贝尔的猴子”的初级语言已经相当复杂。它们能够按照语义学的方法组合不同的叫声,表达新信息。我不清楚这是否同人类组合语言的方式相类似。但是它们能够把有意义的单元按照特定的方式组合成有意义的序列。用不同的叫声表达特定的意思。
比如“Hok”代表鹰,“Krak”代表豹。它们甚至懂句法,或者说词序和句子结构。此前,一些研究人员,称动物也懂句法,不过并未在动物中观察到。此次,科学家是首次在坎贝尔的猴子中观察到动物掌握简单的句法。
比如,雄猴呼喊“boomboom”召唤别的猴子来到身边,但是通过“boomboomkrak-ookrak-oo”的叫声来表达一棵树或树枝将要倒下来,如果再加上一个“hak-oo”,意思就变成了对其他猴群中的流浪猴侵犯领地的警告。而最耐人寻味的问题是:动物王国的许多动物或许具备语言潜能。
知道吗,科学家们为进行该项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花费两年时间,在坎贝尔的猴子的非洲热带雨林家园对10个猴群观察研究。研究人员获得了大量的猴子叫声录音,据此他们分析得出了研究结果。
通过进一步研究。由于栖息地森林茂密,坎贝尔的猴子才进化出并掌握了句法。因为茂密的森林使得猴子难以看见对方,所以猴子通过谈话来进行弥补。勒马森认为,其他物种或许也通过交谈来弥补难以看见对方带来的不便。比如生活在没有阳光的海水里的鲸鱼。勒马森说:“我们可以想象其他物种也进化出类似的语言能力……”而这手拿火把正手慌脚乱驱赶猴群的国栋说:
“奶奶的“呆瓜猴”,你剧然懂猴语。那快跟它们猴王说,让它们赶快走开,不然我可要痛下杀手啦!”
“你敢!这坎贝尔猴只有非洲热带雨林中才有,科学家在它们身上发现了中国人的基因,他们可能就是我们的祖先,你个不孝子孙,竟敢对老祖先下毒手,我就跟你拼命!”
“奶奶的,这老祖先真够意思,竟抢起子孙的东西来了。呆瓜,注意你老祖先要从头顶上进攻了!”
瞬间,只见几只年青力壮的猴子从高树枝上,跳进凹地嘲我们的行囊跳去,抓起东西就要跑,幸亏朵嘎用火把它们打跑。另一只从天而降的猴子,正好跳到志朋身上用嘴咬,用手抓,弄得志朋手足无措,抱头打圈圈,嘴里高声叫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为了真相,必须活下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