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_第37章 周旋(4)(2/3)
来邬大哥这是高升了!这钱足够了,你们是兵部派出来的人,既然有关防,那就啥都好说了,好说,好说!”
其实邬丝茅心里也是清楚的,有了兵部的关防,到了驿站里吃住都是不花钱的,由驿站写票记录,年底一起报上去就算完事了,给的三块大洋那就是小费,驿站里的这些办事当差的就给密下了,这也是当时流行的潜规则。
保安队的这些人可都是饿了,他们是在下一站下了车后,在杨村的驿站里借了马,一路骑着马往潘庄赶。好在邬丝茅是本地人,熟悉道路,还很懂得一些江湖窍门。本来冯化民还在头疼如何隐蔽,可经邬丝茅一点拨,倒是解决问题了。
潘庄的驿站是直属兵部也就是现如今的陆军部下属的驿马司直接管辖的,由于在驿站里歇息的主要是往来的官差和王公贵胄,等闲百姓是不接待的。所以,周围百丈以内没有其他建筑,不是说老百姓不愿意靠近,而是驿站不让。庚子事变以后,刺杀暗算王公大臣巡抚总督的事件不断,类似潘庄这样的要道驿站自然要加强防卫,等闲百姓别说进入了,连靠近都没有可能。由于这是个重点的驿站,因此规模并不小,虽然无法与怀来最大的鸡鸣驿比,可其实,也小不到哪里去。这些年搞洋务,搞新军,加上又是去东陵的要道,这潘庄驿的规模足足可以住下一标人马,保安队来了,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规模,还没这里的驿兵多呢。
通往东陵的铁路修通后,按理说,往来潘庄驿的人就该少许多,可现在一样还是比较繁忙。为啥?就因为在京城里还有许多旗人要往来这条官道,他们的级别够不上去坐通往东陵的火车,同时,他们的祖宗坟地也不是在东陵,不过是当年想沾点龙脉,靠近东陵一点而已,以前,他们不敢往驿站里凑,因为皇亲国戚霸住那里,现在他们不敢去做祭祖的火车,可到驿站里打秋风就很正常了,
保安队今天身穿制服,还背着洋枪,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官府的新军,所以,这才很方便的进入了。也正因为驿站这个特点,其实驿站距离繁华的潘庄还有二里地呢。保安队到了驿站还真是一个不容易为人知的地方。
冯化民没到驿站来吗?没有。保安队是从东边骑马过来的,先到达驿站,冯化民一路上已经知道邬丝茅的事情,就让邬丝茅带着人先进去,而他自己和小徐子,外面罩了一件大氅,两人继续骑马向潘庄镇子里走去了。按照小徐子与皇甫说好的,他们要先去高升客栈找皇甫。可当他们到了那家餐馆门口的时候,冯化民就看出不对劲来,周围有眼睛守着,于是,心里一动,带着小徐子下马就进了那个餐馆。说起来也是太巧了,那个秃子刚走,外面的那个眼睛就是留下来看住皇甫的,等到冯化民进去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皇甫,可皇甫却是向他们轻轻的摇头,装着不认识的对开店的小儿喊道,“再来一盘肉,上一壶酒!”
冯化民和小徐子都是那种机灵鬼,顿时明白了,还得装着不认识,于是也大声喊道,“掌柜的,给来点热乎的,先弄点卤煮,来一瓶烧刀子!”
说着,冯化民和小徐子就找了个犄角的桌子坐了下来,背走的家伙也在脱大氅的时候顺势裹起来放在一边。那眼神都不向皇甫这边看。
让冯化民感到惊愕的是,店小二居然没有赶紧的去给他上酒上菜,而是跑到外面的灯笼下站了一会,还故意的摇摇头。显然,这是给谁发信号呢。
店小二这不专业的举动皇甫也看到了,想了想不禁笑了起来,他可以肯定,那个秃头走的时候肯定是收买了店小二了,让店小二在铺子里监视皇甫。他想了想,趁店小二还没有回来,用袖子里的铅笔在一张纸上赶紧的划拉了几个字,然后搓成一团用腕力甩给了距离二张桌子的冯化民。冯化民伸手就接住了。
“吃完就走,百步外设伏,鸣枪为号。”
有了这个指令,冯化民也不啰嗦了,卤煮上来,一瓶酒上来,又要了二碗烂肉面,跟小徐子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然后结账走人。走的时候还故意装着酒喝暖和了,大氅都可以不披了,就穿着老棉袄,牵着马就向镇里走去,走出二百多步,看看四周没有人跟着,这才翻身上马,从镇子的另一条道向驿站飞奔而去。
秃子的确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练的还真就是铁头功,只不过他这个功夫没练对,头发练没了,可功夫一般,要是顶一麻袋粮食啥的兴许能把麻袋包顶破,可真要是用脑袋去开碑裂石,那纯粹是去找死了。
明清年间,为啥华夏的武学大幅度的衰退?许多绝活和真功夫都没了?除了热兵器出现后,使原来的武学威力大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末时候社会风气坏了,武学宗师讲究的习武先修德的氛围没有了,尤其是明末的社会动乱和酸腐文人的猖獗,几乎完全破坏了这些,于是,一些名门正派的宗师级人物,宁可把武学烂在肚子里,宁可死后带走也不传给那些心术不正,借武逞强之人。
像秃子,就是想学武混出身,结果在少林寺刚刚窥得铁头功门径就还俗回家,庚子年还跟着去闹了一阵义和拳,最后就流落江湖,上山落草为匪了。
一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国粹》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