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上部 第十一章 一夜不眠(3/4)
“我们先想办法让他醒过来,再找方法医治。”也只得如此了。商量了一下,三人决定用“煮尸法”试试。
叔子见洛子拉住了他,心中一动,但嘴上还是说“我走了,你好好休息吧”,身体却没有动,感觉衣袖往下沉了沉,看来洛子希望他坐下。他慢慢转身刚要坐下,又想想起什么,起身说:“我去去就来。”叔子回来时端着一碗粥,说:“鸡汤煮的粥,你喝一点。”说着坐在床边,举起调羹吹了吹,喂向洛子嘴边。洛子看了他一会,张开了嘴。
粥很鲜,也很糯。
一碗粥很快就喂完了,叔子刚想举起衣袖给他擦擦嘴角,洛子摇摇头。叔子抬起的手知趣地放下。几个人都知道叔子倾慕洛子多年,只有洛子不知。或者他根本就知道,所以才有意回避。若不是这次受伤,恐怕都没机会让他如此亲近。
洛子一直没有说话,叔子也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眼前的人。还是叔子率先打破了沉默:“为他们值得吗?”
洛子嘴角微微一动,说:“换你,我也会。”
叔子一听,心头一热。他忽地动情地握住洛子的手说:“以后,我不许你再这样以身犯险。”
洛子的手此时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冰凉,在叔子温热的手里仿佛凝固般。叔子索性把另一只手也握了过来,捂在自己手心里。洛子依旧没动。感觉不再有体温差了,可还是舍不得放手。
终于洛子开口了说:“曹冲墓,怎么看?”
见说起墓,叔子轻松了很多,轻轻放开他的手,又替他披了件衣服,说:“当年曹冲和周不疑都被誉为神童,两人又甚是交好。曹冲病亡后半年周不疑也死了。世人一直传闻是曹公恐曹丕驾驭不了周不疑,而先行替他杀之。此说虽盛行,但经不起推敲。曹公绝非嫉贤妒能之辈,且那时并未最终立储,死时曹冲不过十三,周不疑不过十七,完全没有必要忌惮此人。没想到看今天的情形,曹公完全可能痛失爱子而拿周不疑做了活祭。”叔子说道。
“或许另有意图。”洛子慢慢地说。
“另有意图?你的意思是和阴兵有关?”叔子望着他。
见叔子提起阴兵,洛子清了清嗓子,叔子急忙递了茶让他润润,听他继续说:“疑冢之说,绝非临终起意。”
“嗯,有道理。曹公久患头疾,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因此还曾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华神医,这才导致多年后其突发头痛,无治而薨。所以曹公并不能遇见自己何时会死去。建墓都是生前多年就开始的,所以七十二疑冢绝非在其入葬时一夜建成。”多年相随,叔子已经可以领悟到洛子不多的话语中所想表达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奉命寻找的七十二疑冢,其实很早就在曹公的计划之中?”
“或许比想的更早。”
“从得到阴符那时起?这阴符之石传说秦皇嬴政寻四海所得,所以才在建秦陵时,在墓里塑了十万兵马俑人,以备日后唤醒之用。而曹公自起兵之初便就设了摸金校尉一职,盗取古墓财宝换取军需粮饷。可北方平定之后,理应不必再为粮饷所愁干这令世人不齿的勾当,可又为何加立了中郎将这一要职,专门负责发丘墓冢?难道那时起就开始寻找阴符?”顺着洛子的启发,叔子开始新的大胆推测。他像是想起什么,起身走到旁边的书架找了一阵子,抽出一本书册,翻看了一会,念道:“建安十二年,一统北方,当年发兵乌桓,乌丸之战,郭嘉病逝。建安十三年,华佗被杀,曹冲病亡。”
叔子拿了卷册走到床前,对洛子说:“这建安十二年和建安十三年,怎么死了这么多人?仔细想来,这两年发生的事看似无关,却也可以串起。统一北方也就是说陕北也在囊中了,那么就有可能找到秦陵,得到阴符。郭嘉是曹公至信之人,视若奇谋,突然病故,临终曹公日夜兼程赶回,必然会对曹公有所交代。既然知道华佗为神医,又曾医好过他的头疾,曹公不该轻易言杀。华佗死后不久,曹冲就病亡。作为一代名医,就算不投靠曹公,但医者父母心,华佗面对病人就算十恶不赦之人也不会不管吧。把一个神医带上身边总是有用的。这点就算郭嘉不劝,曹公也该明白吧。怎么会说杀就杀。否则郭嘉和曹冲也不会死,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三国鼎立之势。这样的话后面真的不知道会是何种局面了。”
叔子自顾自地边说边在屋中来回踱步,洛子安静地听着,目光随着他移动。
“对了,这郭奉孝和之前的曹公谋士戏志才,都是颍川人呢,还有那荀令公。”叔子说起颍川,看了洛子一样,他知道洛子也出身颍川的韩氏,“颍川真是人杰地灵辈出之处。”
听到“戏志才”三个字,洛川的眉头皱了一下,轻轻地说:“龙亢恒氏,也不差。”听洛子一说,叔子脸微红说:“你不提,我都忘了自己姓恒了。”“终归要回去的。”洛子用轻的不能再轻地声音嘟囔了一句,显然叔子没听到。
“我们所探之墓,先是典韦的衣冠冢,后是曹冲的墓。如果说,曹公真的得到了阴符,找到可以唤醒逝者的方法,那么这七十二疑冢,葬的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魏晋风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