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1/2)
1987年初春的一个午后。阴天。寂静的五指山国军公墓,原国军181师师长刘兴远的葬礼正在进行之中。
凝视着大理石墓碑上刘师长的照片,人群中的高秉涵走神了。他并没有听清晰司仪对刘师长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盖棺定论,眼前不停的晃动着38年前逃亡路上刘师长的身影。
司仪下令棺木入土,承载着刘师长遗体的棺材缓缓被放入墓穴。
第一锨土落下去的时候,高秉涵泪如泉涌。
又一个老兵离去了。这葬满国军老兵的五指山又多了一个漂泊的游魂。
几年来,高秉涵已经无数次来过这里。老兵们渐渐逝去,那些181师的老相识一个接着一个的迈向这人生的最后一站。
葬礼结束,老兵们并没有急着下山,而是在山上东一群西一群串门是的看起了老朋友。
放眼望去,山坡上的国军公墓像个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大社区。成千上万个墓穴被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颇有条理的划分开来,逝去的老兵们按照将、校、尉、兵的军级依次分区排开。大理石墓碑上照片的旁边雕刻着逝去老兵的姓名、生卒年月和军衔级别。每一块墓碑都浓缩着一个老兵的生命历程。
高秉涵沿着墓碑之间的柏油马路默默地向山上走去。他身后跟着表情木然的朱大杰。
两个人攀上山顶,国军公墓尽收眼底。
初春的风微微拂过山峰,朱大杰问高秉涵:“高哥,你在想什么?”
高秉涵说不上自己此刻在想什么,只是觉得思绪烦乱。
朱大杰说:“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在想,比起那些早就死在战场上的老兵,这里的老兵已经算是幸运,他们有墓碑,有同伴,还有人经常来看他们。”
高秉涵说:“可他们
永远也回不了家,永远也见不到家乡的亲人了。”
朱大杰默然。
现在朱大杰已经很少再去想回家的事。几年来,他托人给老家先后寄了几封信,都没有回音,他猜测母亲十有八九是不在人世。既然母亲已经不在,自己回去不回去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远处传来一阵响声,一个看守公墓的年轻军人骑着摩托车向这边驶来。他停下摩托向高秉涵和朱大杰大声询问,问他们是不是找不到要祭拜的人了,如果是那样可以到门口的登记处去查询,并说电脑里有每个老兵的资料,瞬间就可以查出每一个老兵墓穴所在区、排的准确位置。
高秉涵谢了那位年轻军人,说不用。
年轻的军人骑上摩托车瞬间远去。
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静静的山风吹拂着刚刚发芽的树木和山峦。对着眼前无数的墓穴,高秉涵微微闭上眼睛。恍惚间,在这飘渺而真实的寂静里,他觉得墓碑下的老兵一个个复活了。他们忽而光着脚丫嬉戏在童年时代家乡的田埂上,忽而穿梭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忽而奔走在逃亡的荒野里,忽而又老态龙钟地行走在台湾喧闹的大街上……
岁月流逝,老兵们最终一个个迷失在了雾一般的岁月里。刘师长走了,荣团长走了,姬医官也走了……微风拂过,人生如梦,泪水再一次湿了高秉涵的双眼……他使劲闭上眼睛又慢慢地睁开,此时,他似乎听到漫山遍野的老兵们正在地下一齐呐喊出一个声音:我要回家!
这声音让高秉涵心惊肉跳,也让他哀婉惆怅。
晚上,高秉涵回到家中,扎着围裙的石慧丽正把最后一个菜端到桌子上来。刚刚退休的石慧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家务上。她的全部任务就是把
老公和三个孩子伺候好。
夫妻俩早在几年前就商量了,孩子的教育不能马虎,三个孩子的大学都要到国外去读。大儿子高士玮马上就要高中毕业,出国留学的事情眼看就摆在眼前。
丈夫想让儿子去学法律,将来子承父业,但儿子却打定主意要去法国学习酒店管理。石慧丽和儿子谈了几次,儿子都不改初衷。今天她一个人跑到几家出国留学机构考察了一遭,也觉得儿子选的那个大学和专业不错。酒店管理在台湾是个新兴而时尚的专业,将来的就业和效益都不会太差。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学费有点贵,下面还有两个孩子紧接着也要出国,家里的开销会越来越大,石慧丽担心丈夫会不同意儿子的这个选择。
石慧丽抬头对刚进门的丈夫说:“秉涵,我今天出去考察了一天,觉得士玮的选择还是不错的。”
高秉涵的思绪还在静静的五指山上,他含糊地应了一声,就进了卫生间。
丈夫这些年不容易,家里所有大的开销都仰仗着他在事务所的收入,自己的那点工资只够一家人吃吃饭。如今房子换了,车买了,再往下就是三个孩子的留学费用。
刚才见丈夫有些带搭不理,石慧丽猜测是丈夫不同意儿子的选择。什么都可节省,只有孩子的教育费不能节省。石慧丽打算还是说服丈夫同意儿子去法国留学。
石慧丽爱干净是出了名的,这会见高秉涵的一双鞋上沾满了泥巴,就走过去帮着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回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