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9(1/2)
经过了一夜的航程,天亮时分,凸出海平面的金门岛终于出现在了高秉涵的视野中。
他激动的站在甲板上,把目光投向西方。
看到了,终于看到了!高秉涵的心激动的快要跳出来,眼里流出的泪花被肆意的海风吹的满脸横流。
令高秉涵如此激动的不是近在咫尺的金门岛,而是与金门岛一海之隔的中国大陆。
高秉涵被分到距金门岛还有半个小时航程的小金门,下了登陆艇,又换上轮船,半小时之后,小金门近了,大陆也更近了。
大陆的山,大陆冒烟的烟囱和工厂,大陆的房屋……
隔着波涛汹涌的海,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的中国大陆在高秉涵的视野中是摇曳而跳跃的,似是被一层薄纱笼罩着,越想看真切就越是看不真切。
小金门对面是大陆的厦门。十多年前,高秉涵正是从那里踏上登陆艇来的台湾。
那片土地是与家乡的土地连在一起的,家乡的土地上有年迈的娘,有父亲的坟,有正宗的菏泽烧饼,那里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百感交集的高秉涵,久久地把目光停留在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
无数关于家乡的遐想在心头升腾。隔着飘渺的海,高秉涵似是嗅到了一缕家乡
的气息。
那气息中夹杂着香喷喷正宗菏泽烧饼的味道。
不知不觉间,高秉涵的泪水又流了出来,双眼再次变得模糊,但他的目光却依旧舍不得离开那片既遥远又近在咫尺的土地。
毕业分配前夕,得知小金门33师军法组有一个分配名额,高秉涵马上就报了名。小金门是离老家最近的地方,如果能分到这里,就等于是离老家又近了一步。
金门是前线,对人员的要求格外严格,既要品学兼优,又要政治可靠。但金门又是个艰苦的地方,远离城市,战事紧张,许多同学并不愿意到这里来工作。
几乎是没有什么竞争,高秉涵如愿了。
走下军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海滩上的一座座圆形碉堡。碉堡是用水泥浇灌而成,看上去像是一片巨大的灰色森林。每座碉堡面向大海的方向都开着数十个小窗口,部队正在训练,一支支乌黑铮亮的枪口从小窗户里探出来。
枪口的方向面向大陆。
看着那一个个乌亮的枪口,高秉涵顿时心情沉重。一股泛着腥味的海风吹来,意念中产生的那缕家乡的气息顿时四散开去,任凭怎么聚神凝思也无法搜寻回来。
来接高秉涵的是军事法庭的郑组长。郑组长
五十岁左右,敦实的身材,黝黑的面孔,操一口福建话。一问,才知道郑组长就是对岸的厦门人。
军事法庭和驻军的其他一些机关单位,都设在距离海岸线远一些的太武山下。郑组长带着高秉涵绕过碉堡森林来到了外围的一片空地上,沿着空地上的一条小路向山脚下的另一片碉堡群走去。
听说高秉涵是山东人,郑组长就提起了山东煎饼和大葱,并说师机关灶上有个炊事员也是山东人,自制了个摊煎饼的铁鏊子可以做煎饼。高秉涵说山东鲁南人喜欢吃煎饼和大葱,他的家乡是鲁西的菏泽,喜欢吃烧饼。
郑组长介绍说军法组一年到头也碰不到什么大案子,多是些小偷小摸的事,根本就不需要开庭。他要高秉涵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没事干,日子很无聊。
“那我可以看书。”高秉涵说。
郑组长一笑,说:“看来你还真是个书虫子。”
郑组长告诉高秉涵,说他已经看了他的档案结语,优点是爱学习,缺点是太爱学习。
听了这个评价,高秉涵也笑。
走着走着,耳边突然传来一阵细细的尖利声。高秉涵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赶忙摇摇头,但那声音依旧存在,越来越大,越来越
近。
突然,那尖利的声音变粗了,原本的尖细里瞬间长出了许多枝枝桠桠的刺,扑扑楞楞的,像是就在头顶。再一看,高秉涵惊呆了,一个看上去篮球大小的红色火球正从海上向这边旋转着飞过来。高秉涵本能地就爬在了旁边的一条水沟里。趴下的刹那,红色的火球在不远处爆炸了,顷刻间,四周归于一片寂静。
郑组长还站在小路上,看着在沟里抱着头的高秉涵,笑着说:“现在共军已经不向这边打炮弹了,这是宣传弹,快起来吧。”
高秉涵从沟里回到小路上,见一个军官带着几个兵向宣传弹爆炸的地方跑过去。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提着个大袋子,把被风吹散在四处的宣传单捡进袋子里。
一阵风把一张宣传单刮到高秉涵眼前,他弯腰捡起来。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一个兵就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从他手里把宣传单夺走了。
郑组长说:“宣传单不能看。”
高秉涵好奇地问:“上面都写了些什么?”
“还能有什么,无非是些劝降的话。”
看一眼不远处碉堡上的那些面向大海的黑洞洞的枪眼,又看一眼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回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