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六章(1/2)
.
长孙无忌来过李家庄很多次,对于李家庄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他还是比较淡定的。
房、杜、孔三人可就不一样了,刚进庄子的时候,他们只是觉得这庄子田地规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转了是在庄子里转了一圈后,才发现这这庄子大有讲究。
李家庄的水利设施极为丰富,沟渠纵横交错,各式水车、翻车遍布,灌溉极为方便。
房玄龄看着眼前的田地捋着胡子说道:“这水利修的有些门道啊。”
杜如晦眯着眼睛说道:“的确有些门道。”
李枫是个有轻微强迫症的人,在李家庄走上正轨之后,花大价钱从系统那里买了一份图纸。趁着冬天农闲的时候,对庄子上的土地沟渠都进行了修整,极大的提高了灌溉、运输效率。修的那叫一个四四方方,横平竖直。
随即两人就凑到一起小声交流了起来,长孙无忌对于二人的行为倒是不觉得惊讶,但孔颖达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虽然也觉得这庄子上的田地颇有章法,但是并没后什么太大的感觉。
“二位,不知这庄子有什么奇异之处?”孔颖达不禁出声问道。
房玄龄三人对于农事虽然说不上精通,但是了解程度远超过搞学术、教育出身的孔颖达。
“先生有所不知,这些沟渠水车修的颇有章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房玄龄解释了一句。
“不知房公可否详细说说?”
房玄龄被这话弄的一懵,这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啊。再说了你一个搞教育的,既不种地,也不分管农业,问这玩意儿不是多余么?虽然不是很想回答,但大家都是同僚,也不好太不给面子。无奈之下,只能简单的解释了几句。
孔颖达不擅农事,对于这些事也就是看个热闹,听了房玄龄的解释,也就放下了。他最想和李枫讨论的,还是教育问题,至于农业问题,往后先放放再说。
几人在庄子里转悠的一圈后,实在没什么好看的了,只能跟着老崔返回了宅子。
“几位请往偏院休息片刻。”老崔将四人引到偏院门口,说道。
“有劳崔管事了。”长孙无忌拱了拱手说道。
“若无吩咐,某便现行告退。”老崔回了个礼,便打算离开。
长孙无忌见老崔准备离开,立刻出声道:“不知可否为我等准备一些茶水点心?”
“请几位稍候,一会便有人送来。”
“那就有劳了。”
“些许小事罢了,孙员外客气了。”
几人没等多久,侍女小竹便带着一个仆妇将茶具和茶点送进了偏院。
李世民并没有让小竹留下奉茶,而是将她们打发走,让随行的一个宦官煎茶。
宦官将水放在炉子上后,将茶点布在桌子上。看着五花八门的茶点,房玄龄道:“这茶点倒是颇为别致啊。”
李枫喜欢吃,所以李家庄的茶点品种很多,除了这年头常见的干果、蜜饯、水果、粽子外,还有馄饨、肉脯、肉干、桂花糕之类的干货。(馄饨,在古代指馄饨和饺子。唐代以馄饨和“偃月形馄饨”,区分馄饨和饺子。)
长孙无忌一边吃着面前的馄饨,一边道:“这李县子常有异于常人之举,房相无需惊讶。”
等茶煎好后,李世民便停止进食,抿了一口茶,说道:“你们对这庄子有什么看法?都说说吧。”
“回陛下,臣以为这李枫的确有几分本事。”孔颖达率先表达了自己的建议。
“哦?看来孔卿收获良多啊,不妨详细说说。”李世民问道。
“臣虽然不擅农事,但也能看出这庄子上的田地水利布置颇有章法,似乎对田地、沟渠进行过修整,既方便灌溉,也利于粮食的收获运输。水车......”
大谈一通后,孔颖达发现房玄龄三人的目光都盯着自己,神色颇有些意味不明。
他神色不变,理直气壮的说道:“这些大多都是房相说的,臣觉得很有道理。”
“......”
“咳。”李世民也被孔颖达的操作闪了一下腰,轻咳一声后,说道:“房卿,杜卿你们有什么看法?”
“陛下,臣以为李枫确有大才应可诏其入朝,主管养殖场之事。”房玄龄说道。
“臣复议。”杜如晦表示赞同。
“那等李枫回来,就看三位卿家的本事了。”
李世民现在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对他来说,自然是希望李枫可以入朝为官的。但是对于建设养殖场的事情来说,只要能把事办好,他并不在乎是不是由谁来主管。
“陛下放心,等李县子回来,臣一定说服他出仕,为国效力!”孔颖达信心满满的说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表现的胸有成竹,在他们看来,说服一个小年轻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时候,长孙无忌眯着眼睛悠悠的说道:“房相,某想请问,如果诏李枫入朝,当授予何官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大唐搞农庄》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