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4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 人间无验返魂香(1)(1/3)
杨阜守冀城,居然守了八个月。
凉州刺史韦康也没有想到。
苏伯的突然反叛迫使曹操突然回军,缓过一口气儿的马超果然不出杨阜所料的迅速又整理了一支队伍,而且凉州大大小小的城池都是支持马超的,说来说去,也就冀州摆出了坚定的决战架势。
韦康不一定是曹操的坚定支持者,但他显然更讨厌马超,后者是明目张胆来抢他的地盘,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来到冀城,支持杨阜对抗马超。
马超本人没把小小的冀城放在眼里,他觉得最多半个月就攻下来了。
没想到会用那么长时间。
强攻了一个月不克,马超就知道不能这么干了,他命令把冀城围起来,断水断粮没有援兵的日子不好过,冀城只靠意志力,能守多久?
马超的举动不算意外,杨阜也有自己的安排,他派人把城中的大户都集中起来,分派任务,有出人的有出钱的有出粮的。杨氏宗族承担了最重的责任——杨阜把自己家的年轻人集合,组成了一支精锐的敢死队。这个举动让其他大户大为感动,他们也纷纷派出自己的子弟加入其中,誓与冀城共存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杨阜的堂弟杨岳是武将出身,他命人在城墙上修了半月形的营寨,以防备和抵挡马超的进攻。
“这不是万全之策,只是权宜之计。冀城小,城防又不坚固,马超现在围困冀城,还有各地州郡源源不断送来的军队,我们只靠自己是守不住冀城的,必须求援。”杨岳对韦康和杨阜说。
杨阜深以为然。
最近的最合适的援军是被曹操留下巩固战果驻守长安的夏侯渊。
冀城被围的消息,夏侯渊不会不知道,按照消息传播的速度,满打满算,一个月后,长安也就知道了。从长安到冀城的路程最多走一个月,如此算来,冀城坚持两个月,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杨阜充满信心:“两个月,我们能守!”
杨岳觉得这个时间有点太乐观,他是有经验的:“哥,马超现在约莫有一万人,夏侯将军要胜马超,至少要带三万人来吧?三万人的军队,调度集结也要些时间,少说半个月。”
杨阜还不觉得怎么样:“那就算三个月,我们也还守得住吧?”
杨岳不那么乐观:“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夏侯将军足够果断。实际上,按照正常次序,夏侯将军得到冀城被围的消息,很可能要先报告丞相,丞相允许他救援,他才能出兵,这一来一往,许都到长安的路途也不近,差不多也要两个月吧
。”
……
五个月。杨阜努力对自己说,不就是五个月。
“诸位听到了!我们最多坚持五个月,夏侯将军一定会带援兵前来的!”杨阜昂着头,神情坚定而自信。
大家露出一个配合的笑容来。
正所谓要说服别人就要先说服自己,要说服自己就要先欺骗自己。
杨阜本质是个文官,行政管理这块是他的强项,他的官职其实不高,但是实际管事不少。他查看了冀城的一切资源,然后做了份计划出来,一切用度都按照五个月来安排。事实上以冀城的这点儿储备,五个月绝对已经是极限了。
马超围困了冀城之后,里面的消息出不去,外面的消息进不了,这是比断水断粮更加令人痛苦的经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夏侯渊是不是发兵来了,希望与绝望各占50%,所有人每天被这两种情绪翻来覆去的煎熬着。
杨阜坚信援兵会来的,他每天都要用“五个月”来鼓舞大家。
五月在慢慢的逼近,城中的情绪渐渐发生了变化,从“咬牙挺过这五个月”变成了“五个月后如果没有援军我们怎么办”。咬牙坚持的日子其实不算难熬,人有个信念,天大的苦也吃得,没了信念,人就没了主心骨,迷茫是监守的大敌。
五月过完了,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夏侯渊没来。
至于他是在半路还是根本没出发,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
他没来。
也许在半路吧。很多人开始这样安慰自己,谁知道半路遇到什么事情耽搁了,也许晚点到。更多的人不再相信这句话:耽搁多久?有谱吗?
勉强又支持了半个月,夏侯渊还是没来。
杨阜也坐不住了,必须有新的对策。杨岳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和外界音信隔绝,如果能有人和外面通消息,那就一定能带来援军。需要派个人出城。
众人沉默。谁不知道马超把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谁去就是送死,这城里可找不出比马超更英勇能打的了。
杨阜看着众人,决定自己试试,毕竟死守是自己的主意,为之负责到底也是应该的。
但是他刚要上前,旁边的别驾阎温一把把他拦住了,然后阎温一步上前,朗声道:“温不才,愿一试!”
杨岳看了看阎温,摇摇头:“阎别驾是一番好意,只是若论武艺,你比杨某也不如,更不要说和马超相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未亡人的三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