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章(2/10)
*将这些报告视为“自成吉思汗时代以来最大规模的虚张声势”,根本不愿意正视已经逐渐逼近的危险。如此判断情况,除了引起一些没有任何结果的争议之外,不可能集中力量来对抗苏联人。苏联人花了一些时间,切实地补充了夏秋攻势中受到削弱的兵团,向前线调遣了新锐兵力,并构筑了拉得过长而且遭到德军破坏的交通线,同时,为了实施预定突击,苏军最大限度地集中了所有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
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估计苏联人所占据的优势是:步兵11∶1,坦克7∶1,炮兵20∶1。苏联人的空军优势也足以保障他们掌握制空权。总之,即使将德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熟练的指挥都考虑进去,兵力的悬殊对比也使得德军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尚不明确的是,即将发生的灾祸会是什么规模,而这种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军队各级指挥官能否摆脱***为整个战术指挥套上的镣铐,或者取决于他们能否利用还能在机动战中寻找到的渺茫机会。在苏军发动进攻前不久,两个集团军群司令的上述报告已经被拒绝了,因此,顺利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是渺茫的。
苏联人将柏林定为自己进攻的最终目标,打算无论如何要赶在西方国家之前打到那里去。为了保障这一突击行动,他们必须合围东普鲁士的德军,并在波美拉尼亚前出至波罗的海沿岸。在南面,必须攻克西里西亚,并从德国人手中夺下最后一个工业区上西里西亚,这是德国人制造武器的重要地区,因为鲁尔已经在连续不断的空袭中瘫痪了。在喀尔巴阡山以南,苏联人在完全击溃进攻布达佩斯的德军之前,要先将其消耗掉。此后,苏联人还有充足的时间实现正面作战,将德军驱逐到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并攻克维也纳。现在,他们的基本任务是突破并摧毁德军在喀尔巴阡山与波罗的海之间的正面。
苏联人为了合围东普鲁士动用了两个方面军。在东部边界集中了由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该方面军辖有54个步兵师、2个坦克军和9个独立坦克兵团。其所属各集团军应向柯尼斯堡进攻,先后在皮萨河以北和普雷格尔河以北实施主要突击。同时,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应该投入大致相当的兵力,从普尔图斯克和华沙之间的登陆场进攻,从南面攻入东普鲁士,通过突袭埃尔宾和托伦,切断它与德国其他部分的联系。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由朱可夫指挥,辖有31个步兵师、5个坦克军、3个独立坦克兵团(在马格努谢夫登陆场)和另一个较小的集团(在狭窄的普瓦维登陆场),向奥得河中游方向展开正面突击。
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最强大,辖有60个步兵师、6个坦克军、1个骑兵军和8个独立坦克团,其任务是从巴拉努夫登陆场发起进攻,以其主力在布雷斯劳地区进抵奥得河,以一部分兵力经克拉科夫向上西里西亚工业区发起突击。彼得罗夫指挥下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安排在苏军南翼,它应该在维斯瓦河上游以南的地区参与总攻。
根据一些普通而可靠的迹象,如炮兵数量增加,试射越来越频繁,用新锐兵力来补充各登陆场的兵力,坦克兵团开赴靠近前线的地区等,德军指挥机构掌握了苏联人正进行着所有这些准备的确切情报。最后,通过无线电侦查和审讯俘虏获得的情报也佐证了这一点。
与1944年夏季突破中央集团军群防御时的做法如出一辙,苏军的突击又是一个接着一个,时间间隔很短,1月12日,苏联人经过5小时猛烈的炮火准备后,从桑多梅日-巴拉努夫大登陆场突击了坦克第4集团军。这次突击来势汹汹,不仅击溃了第一梯队师,还击溃了***严令调往前线的十分庞大的快速预备队。在苏联人进行炮火准备时,这些预备队就遭到了损失,随后又因为进行总退却而没能按计划投入到使用之中。众多集团深深楔入了德军的正面,根本不可能将其消灭,或者哪怕只是遏制住他们。坦克第4集团军的正面被分割为几个部分,已经没有任何阻止苏军攻势的可能性了。而苏军立即将所属坦克兵团投入到打开的缺口中,这些兵团以主力开始向尼达河推进,同时以北翼对凯尔采实施包围。
次日,朱可夫也从马格努谢夫登陆场和普瓦维登陆场对德军第9集团军南翼展开了突击,同时,在华沙以北展开辅助性突击,准备从北面包围要塞。尽管第9集团军展开了顽强抵抗,却不能阻止朱可夫向西突破的攻势以及用重兵向该集团军留守在维斯瓦河军队的翼侧和后方展开的深远突击。
1月15日,查明了苏联人在坦克第4集团军正面突破的规模之大后,***下令从东普鲁士经铁路调遣由2个师组成的1个坦克军前往罗兹地区,其目的是通过向南突击封闭“A”集团军群正面的敌军突破口。德军统帅部也许还希望,第9集团军至少能在布祖拉河一线阻止住敌军的突击,并让上述那个军的翼侧与其衔接,从而组建起新的防御。
这个盘算被战事进程打破了,因为无论从占有的时间上看,还是从所使用的兵力上看,这种盘算都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从东普鲁士调走一个军现在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二战的细节》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