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不当“专家”,如何“管家”(1/1)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进步,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职责和理想,生命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反过来就是,如果真有那金刚钻,那就去揽瓷器活。***曾一口气包揽克林顿政府的烂摊子——医疗改革。可见,她这金刚钻的威力,不可小觑。
许多女人都没有***这样的魄力,还时不时为自己找借口“不是我不敢揽瓷器活,是别人抢在前面了”,甚至还有人埋怨“明明我比别人更有能力,但为什么成就却远远落后于他人……”
没有人跟你抢,也没有所谓为什么,而是你“安于现状,不肯变得更好”。在你疑惑,在你为工作中的某些细节抱怨时,要先问问自己:你是否像画家一样,仔细
研究过画布的质地有何不同?仔细研究过不同厂家的颜料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你是否像作家一样,仔细观察过每个人的言行举止?研究过每个人的笑有多少种?
你会说,我又不是学这些的,怎么会对这些有了解。好!我们换个问法,在工作中,你是否会因为不懂的细节刨根问底,不弄清楚不罢休,还是得过且过,觉得小细节可以忽略?当你遇到难题,是选择逃避,还是把问题丢给别人,或是寻找各种方法,直到解决为止?当你的上司分配下来一些任务,你会挑选难的做还是简单的做?
或许你还会在为自己的不够“专业”不够“负责”找借口,没关系,一位总统说的话也许会叫你有所思所想,他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
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这话说得很对,即便我们专一地制作好一枚别针,也比制造出粗糙的蒸汽机更有成就感。生活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
在小的时候,我们都读过猴子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它一路走着,一路捡着,一路丢着,最后竟然为了芝麻丢掉了西瓜。那时,我们都笑猴子太傻,现在想想,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不断地进行探索、选择、尝试,又不断地放弃和转移。但是我们要记住:丢掉该丢掉的,留下该留下的。
专一地做一件事,直到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是该留下的。每个成功者,都拥有专注的精神。他们深深知道,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下,没有一个人有办法做到“全能”,没
办法做到行行通、样样精。要想在社会中有所建树,有一席之地,必须要专注于一行一职,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时间和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都投入到所选择的事业中,去创造尽可能大的成绩。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曾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这也就是他成功的缘由之一。
乔丹从15岁开始从事篮球事业,至今已经有30个年头。他有很多机会从事其他行业,但他只坚持投身篮球运动。就是因为专注,他成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之一。
在平时,那些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泪水的运动健儿们,他们之所以能在获得胜利的那一刻兴奋、哭泣,是因为他们在运动场下凝聚了太多的精力,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终于,他们在获得胜利的一刻将所有的情绪表达了出来;那些在电视、电影中演绎着各种角
色的演员,他们之所以成为万众瞩目的一员,是因为他们为事业付出了太多,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戏演好……如果没有他们的那份专注,我们可能看不到邓亚萍、伏明霞、刘翔的迷人风采,也没有机会观看到张曼玉、林青霞等饰演的经典角色了。
古人说得好,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既然我们选定了一项事业或是一份职业,就应该专注其中,努力做到思之、想之、谈之、研究之、坚持之,然后将其弄懂、弄通、弄透、弄专、弄精,最后再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将其利用起来。
只有这种心无旁骛的坚定和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在这个世界上,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够抓住的却很少。所以,我们应该抓住适合自己的一项事业,每天专注于本职工作,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本章完)
不想错过《永不放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