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曹操:逐鹿天下五十年 > 八十二 决裂!往事已逝,只有香如故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八十二 决裂!往事已逝,只有香如故(1/3)

目录
好书推荐:

假如这些记载是真,那么曹操心中对荀彧的不满,或许早已堆积了起来。只不过因为荀彧反对他做魏公这么一件事,引爆了他的愤怒而已。

“那么,就发函给许都吧,说前方事急,务必请荀令君跑这一趟!”

曹操对使者如是说。

这个要求,其实很是莫名其妙。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荀彧担任大本营的留守职责,他们一个在前线东征西讨、一个在后方统筹调度,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以职位论,此时荀彧正担任大汉帝国的尚书令,许都有大量公务需要荀彧处理。曹操在此时叫荀彧丢下公务,跑到前线劳军,这算个什么事?

朝臣们虽然都觉得奇怪,却也不好说什么。

而荀彧自己,似乎也没多说什么,他接受了这个安排,把手头事务略作安排,便急冲冲地赶赴前线而去。

这一趟,真个是有去无回。

建安十七年,孙权虎视眈眈。

赤壁之战的胜利尚未远离,虽然周瑜策划的宏伟的“南北朝计划”中途遇挫,事实上已然流产,可孙权并未因此而丧气,周瑜死后,他便将西方的局势交付鲁肃全权处理,而他则全力注目于东方。

“曹阿瞒正为西方的马超叛乱所吸引,我们若想在东线有所作为,就在此时!”

孙权此时的大本营,已经从吴(苏州)搬到了京口(镇江),可他还是意犹未定,想要寻一处更靠近前线也更有利于控制整个南国的都城。

“若是迁都江夏,虽能控制大江中游,却为时过早。”

江夏不行,那么柴桑又如何?

孙权也是摇头,若是去柴桑,岂不是要更往南走了!

此时,曾在曹操旗下做过侍御史的张纮,便提出了一候选地址:

“秣陵如何?”他在地图上长江拐弯之处,以手圈出一点。

孙权想起,当初刘备来到江东之际,曾在秣陵山头瞭望山川地势,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如今想起来,刘大耳朵说得还真有点道理,既然如此,我就开府于此吧!

于是,一座名为“石头”的城堡就

在今南京城西的石头山上建造起来,而秣陵也从此更名为建业。

“你是说那孙家二郎,为自己的新建之都起名叫作建业吗?”曹操闻听此名,不觉哈哈大笑,“他这是想建什么业呢?”

不言而喻,那便是孙仲谋在赤壁之战后的野心初露。

“好吧,既然他想建业,那么我们就且去会会他!”

但这一回,曹操的动兵之念似乎很不专业,从建安十七年的春天到夏天,杀了那被儿子出卖的马腾一族人,又从夏天到秋天,经历了一场螟灾,再从秋天到冬天,直到冬十月,他才正式起动,踏上了东伐孙权的征程。

可是因为拖得太久,事实上孙权已然有准备,他的部将吕蒙恰在此时提出了在江水对岸设立一座坞垒的建议。

一时之间,江东的大小将领都觉得阿蒙多事,按照东吴的传统,那就是坐着船出行,看见时机就上岸杀敌,没时机就待在船上看风景,多么惬意,为什么要劳心劳力造什么坞垒呢?

吕蒙却很认真,“吴下阿蒙”一旦考究起来,那还真是比谁都要专业。他说,你们这些家伙,想得太简单了,打仗有这么容易吗?万一不顺利了你怎么办!要知道战争中不会永远百战百胜,倘若你们在岸边脱下盔甲休整,而敌方骑兵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杀到,到时候势如风暴,我们不要说上船,就连跳到水里都来不及啊!

这话还真入了孙权的耳朵,他觉得很有道理。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是孙坚,也不是孙策,那爷俩儿多半只会考虑进攻,防守甚少。而他恰恰是孙权,迅疾如猛虎,那太难,还是多考虑防守的预备,更为契合实际。

所以,就在曹操南下之前,孙权在长江对岸的濡须之地,也就是濡须水的两岸,修建起了像模像样的城堡与船坞,因为坞的形状像横卧形的半弦月,便起名叫作偃月坞。而若是从地理而言,便有另一个名字,就是濡须坞。

这地方还真是选得极好,一边是濡须山,另一边也有山,叫作七宝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内有巢湖可以屯驻水军,外出则可望江

淮而窥中原。

所谓天下事总是英雄所见略同,果然,不久曹操便来了,他也看中了濡须口这个位置,于是水陆大军,就从谯县向濡须口行进。

这时,荀彧刚好赶到大营,曹操便说了:

“文若你来得正好,军中事务众多,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你就先别回去了,在这里帮我一帮!”

这话说得荀彧无法推辞,于是便以侍中、光禄大夫的身份持节,做丞相的参军。

听这些官名,感觉荀彧这回要做南征的总智囊似的。可没几天,曹操大军向濡须口进发之际,荀彧却又被留在了寿春。

这是什么意思呢?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曹操:逐鹿天下五十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