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五十八 可悲!袁氏儿孙俱如雀(1/3)
建安七年,这是曹操在陈留起事以来的第十四个年头。
应该说这也是曹操至今为止最轻松的一年,大敌已然溃退,终结只是时间问题,而南方的刘表、孙权,也似乎不堪一击。
于是他想起了乔玄,那位唯一曾对他期望颇高的太尉。
“天下将要大乱了呀,豪杰就像虎狼一般相争,能扫平群雄、使世间重归太平的人,难道就是你吗?”
要知道当时的曹操,连个刺史都不曾做呢。他这些话,又究竟是从何而起呢?难道这世上,真有所谓相术之说?
可是乔玄说完这话便又哀叹,可惜你啊,终究是乱世的英雄!我已老了,看不见你的辉煌发达,大概要把子孙托付给你照顾啰!
真的如此吗?
当年,又有几人信以为真呢?就连曹操自己,也难以自诩吧!
眼下呢?老太尉的话,居然成真。
一念及此,曹操怎能不泪流满怀,又如何不扼腕叹息呢?
也正是因为这缘故,一代枭雄曹操,居然为这老人,写下了这般的祭词:“我想起往日彼此的约定啊,倘若经过您的墓前,不拿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您的话,车马驶过三步,我便要腹痛难忍呢!这样的约定,当日不过是开玩笑,可若非身为忘年知己,又怎能说出这样的话语。我怀念往事啊,一想起来便满心凄怆。东征的我啊,这就用一点薄礼祭奠您,希望已在天边的您,能好好享用!”
与此相对的,便是河北的袁绍。当年的老大哥,也曾是满怀抱负的壮志青年、志得意满的有为中年,而今却不免落为悔恨莫及的凄离老年。就在这建安七年的夏天,他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可惜吗?不可惜!
别忘了,当年就是他向何进献上了再愚蠢不过的主意,引董卓进京,从而导致大汉江山的最终崩盘。可以这么说,他就是一手颠覆大汉江山的罪魁祸首!
更别忘了,当大汉天子在河东颠沛流离之际,也是他,一口断然拒绝了迎奉天子的主意。为了什么呢?无非也就是怕天子在身边会碍事而已。天啊,他实在是连个权臣都不会做!
更别忘了,是他罢免了尽良
谋的沮授,也是他杀死了尽善议的田丰。他所信赖的,也只是与他智商道德皆相近的逢纪、郭图等而已。
所以,袁绍的败亡,不值得半点同情与惋惜。
唯一似乎还略可提的,大概就是他在冀州的治绩据说还不错。晋人撰写的《献帝春秋》说,袁绍去世之时,满城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就俨若失去亲人一般--真的如此吗?袁绍究竟又给了这些百姓何等好处呢?晋人没说,大概也说不清楚,或只是为了颠倒再颠倒而已。
好吧,既然袁绍已死。那么收拾河北的任务,就交给我曹孟德吧!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曹操踏上了北伐的征程。
开局相当不错,此时袁家众儿郎正为谁做老大而大打出手。礼法上最该享有继承权的长子袁谭,有辛评、郭图做参谋。而最为袁绍所青睐的小儿子袁尚,却得到审配与逢纪这两大妖人的支持。
妖人毕竟是妖人,正儿八经地在战场上战胜对手不行;暗地里算计本阵营的人,那可正在行!袁谭此时的最大缺点就是人在青州,千赶万赶到邺城之际,弟弟袁尚已稳稳地坐在了老大的位置之上,他说这是父亲的遗嘱。
袁谭气闷得很啊,可是他能说父亲是病糊涂了胡说的吗?
所以,他只能憋着一肚子火赶去黎阳,挂着车骑将军(袁绍起兵时的将军号)的头衔,嚷嚷着要去打曹操。可河北的调兵大权在弟弟袁尚手里捏着呢,如何又能将大军交付给他呢?
“他这是耍诈呢!你要是真把大部队交付给他,你信不信,他立马掉过头来打你!”审配如是说。
袁尚自然是信了,可也不能真的一兵一卒都不给,那就随便调拨点过去吧,还得弄个监护人同去。问题是谁去比较好呢?
“我去!”
“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智谋比较高!”
这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便是逢纪。他带着那小队人马来见袁谭,袁谭登时就火了,给这几个毛兵能有什么用!于是再申请加兵,审配自然是一口拒绝。
袁谭这就把逢纪找来了。逢纪还想着如何要以三寸不烂之舌稳住这在他眼中智商颇低的大公子
呢!
袁谭的智商确实有限,但火气与怨恨却不可小视呢!
结果,逢纪没来得及说一句话便掉了脑袋。
可悲啊,当年慷慨激昂的袁绍,他的满堂儿孙今日却俱如雀,只会为些蝇头小利争破头而已。
说起来,其实逢纪是真的上当了。上了谁的当呢,不是袁谭也不是袁尚,而是那审配。其实这两位也有说不清扯不明的私家恩怨呢!官渡之战后,逢纪曾有机会置审配于死地,可他居然在袁绍面前大谈什么以前争论的是私事,现在为审配辩护则是公事。好!逢纪高风亮节了一把,给了审配一条生路,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曹操:逐鹿天下五十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