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二十八 拒绝!曹操在河北的尴尬岁月(1/3)
袁绍说,关中的小皇帝是董卓手中的玩物,咱又何必去理他?关东再立一个新皇帝,这才是正事。
当年,吕氏宗族专政,立了小皇帝。东方的诸侯一拥而起,打败了吕氏,拥立了汉文帝;而在王莽死后,关中也有农民起义军所推立的皇帝,刘秀在东方,战场见分晓最后谁胜了谁才是真皇帝。
所以,眼下关东诸侯也应该立一个皇帝,而且是让年长有为、声誉俱佳的刘氏宗室来做,这样才能压制住西方。
袁绍拊掌,这么一推敲,新皇帝的人选,自然而然已经出来了。
他,便是此时的幽州牧刘虞!
袁绍心念已定,接下来便是寻找赞同者。
第一个,据说是他的后勤供应者、冀州牧韩馥。此时两人的关系应当还算不错,对于袁绍的主张,韩馥也很是心动。
倘若新君得立,那么袁绍与他,便是首席功臣。袁绍若是做个太尉,他便该当个司徒。
两人意见一致,这便寻求第三人。
不约而同的,两人都想到了此时南路军的总指挥袁术。若是能得到他的附和,这事基本上就算是过了!
于是,韩馥先动手,写了一封信给袁术:
“当今天子啊,说起来其实不是先皇的亲生儿子(这大概是从刘协早年的“董侯”经历入手的),以前吕氏专政,周勃、灌婴便起事废除了少主,改立代王为皇帝。我们如今也可以这样做啊!”
接着他又写道:
“济阴有个男子叫王定,捡到一块玉印,上刻四个大字--虞为天子。而代郡的人呢,又在同一天看到两个太阳出来。如此看来,刘虞代替做天子已然是天意注定啊!”
这一封书信送到南阳许多天,居然毫无声息。
看来,袁术是不屑韩馥,大概认为此等小吏,也敢议论国家大政!
没办法,袁绍只好亲自动手,再写一封信给弟弟:
“如今的天子幼弱,所以才会被权臣挟制,刘虞是宗室中的长者,有威望也有美好的品德,若是我们能一起扶立他,天下说不定就能立刻安定了!”
哥哥来信,做弟弟的就不能不回了。可袁术是怎么想的呢?
假如听从袁绍的建议,拥立刘虞,那么袁绍自然是第一功臣,韩馥第二,袁术顶多轮到第三。
问题是,袁术愿意做第三吗?
当然不是,以袁术看来,袁绍不
过是妾所生,唯有他才是袁氏家族的嫡派传人,拥立刘虞,袁术顶多能做个司空。可若是按眼下局势发展,汉室正逐渐灭亡,而袁术,却可以借着牢固的家族根基与广阔的社会关系,一步步走向……
后面的话自然就不多说了。眼下,袁术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把时局搞乱。倘若你袁绍拥立刘虞成功,一旦打进长安,汉室便稳固了,那还混个什么劲啊?
所以,袁术一本正经地给袁绍回了一封信:
“圣上虽然年纪尚幼,却天资聪慧,想那周成王也不过如此。只不过董卓乘乱夺势而已,大汉皇皇,必然能度过如此厄运。”
接下来,他便毫不客气地指摘袁绍:
“你竟然妄论今上不是皇室血统,纵然你是我哥,我也要告你犯上。至于家族血案,那也是董卓所为,与今上无关。”
最后,他高姿势表态:
“我袁术一片赤心,志在讨伐董卓,其他之事一概不管!”
袁绍看了回信,岂不要吐血?不过这弟弟素来荒谬,既然你不参与,哥哥我就单干了。袁绍便把朋友们叫来商量,其中便有曹操。
可是曹操,居然也反对袁绍的主张:
“我们这次之所以能联合起来举兵,就是因为皇上幼弱,为权臣所控制,并不是说皇上本身有什么不对,现在你要另立新君,岂不是把大义抛至一边,天下士人,谁能接受?”
随即他便表态:
“要是你们大家都向北称臣,我也独自向西面圣!”
即使袁术、曹操都反对,也改变不了袁绍、韩馥此时的决心,他们决定自己干。使者带着拥戴刘虞做大汉天子的请愿书,出发前往幽州。
最终的选择权,其实是落在了刘虞手里。
此时,确实是东汉末年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只要刘虞接受了劝进,北方朝廷便会迅速搭建起来。而东部的许多郡,也很可能会接受他的权威。因为董卓操控下的皇帝,实在没人看好。
大汉共有十二个州加一个司隶校尉直辖区,豫、兖、青、冀四州已明确表态反董;南方的扬、交二州,实质上也不支持董卓,只是暂且观望而已,所以曹操才能到扬州募兵;荆州已被袁术的部下孙坚击破,至于益州,州牧刘焉(也就是刘璋的父亲)早已做好了关起门自称皇帝的准备。而徐州的陶谦,则
三心二意、两边不得罪,无非也是观望而已。最后一个幽州,便是刘虞的地盘。
所以说起来,此时董卓能掌控的,无非是凉州、并州以及司隶校尉直辖区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曹操:逐鹿天下五十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