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三部分(2/6)
暹两国断不肯舍,抑且离我边境较远,控制不易,固不若今日之所展皆在近边也。
[注释]
①此篇系十四卷本所增。
②曾惠敏——即曾纪泽,曾国藩长子,字劼刚。著名外交官员,曾处理多项重要外交谈判,有《曾惠敏公全集》。
③薛福成——江苏无锡人,字叔耘,号庸酓。先充曾国藩幕僚,后随李鸿章办外交。1879年,有《筹洋刍议》之文而提出变法改革的主张,是近代改良派的先驱人物,有《庸酓全集十种》。
④猋(biāo)——犬奔,引申为迅捷。猋忽,极其迅捷。
⑤云贵总督王制军——即王文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夔石,号耕娱(一作"赓虞"),晚号退圃。咸丰进士,历官甚多,为清迁重臣,但为官圆滑,对外软弱。
⑥石田——不可耕种
的土地,引申指无用之物。
边防六①曩尝论我国宜仿"远交近攻"之法,结英拒俄,同心力以巩边疆。今于中日战后,始知英之不能为我援者。其故有四:一、见我大局糜烂,练兵制器徒袭皮毛,兼以强邻环伺,势难彼此相助。二、英之国势今日渐趋重印度,欲强印度即藉此阴窥滇、藏。我之弱,彼之幸也。甲申之役,乘机面覆缅甸。其包藏祸心已可概见。三、恐将来印度与中国同时有事,英势难分兵保卫,且其情形与昔日之保土耳其不同。土弱则俄得肆志于地中海,于英为不利,中弱则彼得侥幸于我之西南,不惟于英无所恤,亦且有利存其间也。四、英在今时,五洲皆有属土,方且保泰持盈,不欲轻启邻衅,恐一败蹶,有土崩瓦裂之虞。其日报又言:"欧人当为政于亚洲,不愿亚人得自为政。如黄人(指亚洲人色黄)欲立互相保护之约,必竭力以阻之。"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者也。
今我国当创巨痛深之会,英、美皆作壁上观,独俄人仗义执言,邀同德、法,使日本还我辽东,复为我贷银作保。虽俄有私意,安知我不能藉此自强,而遽听俄之自取乎?况俄主尝对我使者言,请中国变法自强,以御外侮。其欲我国振兴,得以互相维系,殷勤之意未必全为伪语也。(俄主劝中国变法以御外侮,明知中国积弊已深,一时不能骤变,为我取还辽东及代保贷款,其待我之优厚何如?窥俄人之意,欲在将来开衅之时,借此以塞各国之口,令各国毋得为中国奥援,未可知也。若我国不善与之联络,即如昔年俄欲伐土,先请英、德、法、奥、意五国君臣督责土耳其举行新政,土仍不听,五国君臣怒其背已,而任俄人用兵,皆作壁上观。此其前车之可鉴者也。)且俄人之隐为我中国地者,非止一次矣。昔英人于上海兴筑铁路,俄人不平,飞报国中,登诸日报。而后英廷始知其由。俄使于烟台席间告李傅相曰:今当轴者志在整顿营伍,练习卒兵,然必以理财为先。否则有人无器,有器无财,其弊一也。烟台之役,英方有索于中,俄使乘此而发相劝之语,可见俄廷非无意亲中国也。
光绪十七年,长江一带民教不和之案迭起,延及内地,焚毁教堂,杀伤教士。各国公使以中国办事迟延,不能保护教民,屡向总署诘责。时值哥老会煽惑人心,蔓延益广。公使拟令水师登岸自卫,告于总署,推德国公使巴兰德为领袖。中国政府止之不可,事将成矣,幸俄国驻京公使不允,其事遂寝。说者谓洋兵登岸名曰自卫,实则与用兵无异,倘使肇祸,大患即在眉睫之间,俄国不允而止。凡此皆与我中国交谊之厚,显而易见者也。
条陈时事者皆曰:通商事起千古未有之变局。中国兵威不振,财用日匮,商民交困,皆因劫于条约,太阿倒持,反主为客,而商务亏绌,以至于此。今日时局之可忧,而亟宜措意者,恐不在俄而在英。自光绪元年至十五年,中外通商银价出人赢绌之数:中国共亏银一万五千五百六十一万余两。至十六年,英国赢银至六千零八十万四千三百一两,合之俄、美等国补人中国之银二千五百四十一万余两,中国一岁亏银至三千九百九十四万八千九百四十一两。此有贸易之册可稽者。国困民贫,端由于此,年复一年,更不知伊于胡底②。世俗徒知俄之壤地扼我肩背,而不知英之商务实朘我膏脂。日本一岛国,洋药一项犹首在禁例。中国竟甘受其毒而不拒之,果何为者?
为今变计,莫若联俄以制英。俄羡印度之富,不肯一日去诸怀,诚能结以大信,共敦睦谊,中、俄既亲,我又能变法自强,则日本亦就我范围以兴亚洲,彼此整顿商务,力图富强,互相保护。中、俄、日可世为婚姻之国,合力以驱逐英、法、荷,占据印度,索还暹罗、缅甸、越南、南洋各岛,仍使立国,听该国择其贤而有才者以主其民。如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弊即除,有利即兴,又何虑洋烟之不能禁乎?
或笑曰:"英人朘我膏血,犹狐狸也;俄人性情猛鸷,犹虎狼也。狐狸媚人以取精英,使人形脱肉削。而至于夭亡,命虽失而躯壳存也。虎狼伏于山林而不动,似驯扰而不为害,一旦长啸跳跃,出而噬人,则吾侪无噍类矣。"不知此其说似是而实非也。泰西诸国通商亚洲,如英、如俄尤关系中国之大局。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盛世危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