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二章(2/2)
说句心里话,说谎这种恶习实在可憎。人类的交流靠的是语言,如果我们真正认识了谎言的恐怖和危害,我们就应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让谎言毫无藏身之处,而且应该比对待其他的恶习更严厉。我曾看到大多数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是欠考虑,常常为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而大加斥责,为一些小孩子的恶作剧而加以责罚。在我看来,对于孩子,没有比撒谎和固执这两个毛病更严重的,无论是在幼年还是长大以后,对这两个毛病都一点也含糊不得,必须根除。不然的话,毛病会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日渐突出,不管什么人,一旦学会了扯谎,要想改正就会比登天还难。我就曾见过一些以前非常诚实的人也向说谎投了降而成了谎言的奴隶。我的裁缝年轻时是个老实人,后来就没听他说过一句真话,那家伙说谎已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脸不红心不慌,即使是在说真话对他有利的时候也还在扯谎。要是谎言像真话一样只长着一副面孔该多好,这样我们就会应付自如:只需将说谎者的话倒过来听就解决了。然而恰恰相反的是谎言的嘴脸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无从辨认。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哲学家说得真对:善是确定的有极限的;恶是不定的无极限的。正所谓歪门邪道五花八门,正道却只有一条。对我来说,我是深恐自己陷入谎言的泥潭而无法脱身。一位古代的神父说得好:宁可与一条我们认识的狗为伴,也不要与一个听不懂其语言的人为伍。
不能听信一个陌生人要给我们提供住所的话。
——普林尼
在人际交往中,谎言到底能比一言不发多起多少作用呢?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常常自夸,因为他能让善于辞令的巧嘴弗朗西斯克·塔维纳闭口无言。弗朗西斯克曾作为米兰公爵弗朗索瓦·斯福扎的使者到弗朗索瓦一世那里去解释一件后果严重的大事。事情原委如下:弗朗索瓦一世刚被赶出意大利,但他还想跟意大利、特别是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公国保持联络。为方便起见,他想派一个使者到米兰跟随弗朗索瓦公爵。为掩人耳目,表面上使者是以私人名义、办理私事而入住公爵府邸。而公爵实际上是更偏向于罗马帝国的皇帝,尤其是因为他刚刚跟皇帝的侄女、丹麦国王的千金洛伦(一个继承了亡夫爵位的贵妇人)订了婚。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公爵不能让皇帝知道他跟法国有任何瓜葛。国王的侍从、一个叫做梅**的米兰人被当做合适的人选派往法国,他带着自己的亲信、
国王的指示,同时还带着国王的推荐信来到公爵住处。这事看起来没什么可怀疑的地方。但是因为他在那里呆的时间太长了,最后皇帝对他的真实身份有所怀疑。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我们预料的一样:梅**被控告犯有谋杀罪,而这场假扮的谋杀案在两天内就匆匆判决,夜里梅**在监狱被执行死刑。法国国王闻听此事后致函所有信奉***国家的亲王,并且也致函公爵本人,要讨个满意的说法。巧嘴弗朗西斯克·塔维纳被公爵选中去法国解释说明,他事先已准备好了伪造事实的长篇大论。在国王早朝时,弗朗西斯克列出了几个似是而非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说法:公爵只是知道梅**是一个以私人名义办理私事的人,并不知道他有别的使命。矢口否认知道他是国王的人,也不知道国王认得他,更别说知道他是国王的使臣了。弗朗索瓦想出各种办法加以反驳质疑,最后提出:“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要在夜里,并且是秘密行刑?”可怜的弗朗西斯克一时间头脑混乱竟是说走了嘴:出于对陛下您的尊敬,行刑应该在白天执行,但那样做会让公爵很为难的。弗朗西斯克就这样栽在了聪明的弗朗索瓦国王手里,不难想象那家伙回国后会得到怎样的“待遇”。
尤里乌斯二世教皇派使者去鼓动英国国王反对法国国王弗兰西斯,公使把来意说明后,英国国王没有立即答复,他说对付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困难很多,需要从长计议,并且列举了一大堆充分有力的理由。而公使就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地表明他也考虑过着诸多因素,并且还跟教皇提起过这些。这些话显然有悖于他来此地的本意——唆使英国反对法国,煽动英王立即出兵。英国国王遂找到理由:公使本人是站在法国立场上的(后来证实也的确如此)。并且英王将此话传给了公使的主子教皇本人。公使一回国,他的庄园就被充了公,他本人也差一点丢了性命。
(本章完)
不想错过《经典人文——人文素质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