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五)篡位的朱棣是又一盛世枭雄(1/5)
历史上不是所有政变、篡位都是可怕的、反动的。李世民、朱棣对皇权政治提出了有利于中国大一统历史惯性和基因发展的挑战。贞观盛世和永乐盛世的出现,向历史证明皇帝不是只有长子才能做。长子如若软弱无能,就是册立为了皇太子,也可以造反、篡位夺权。在封建帝王时代,让强悍之主登上皇位,把国家带向大一统繁荣盛世,又何乐而不为?
弄不清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为什么一定要把皇位传给懦弱的皇长孙朱允炆,而不传给他的明显比所有儿孙都要强悍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也许这位开国皇帝受中国皇权观念影响太深,恪守“立长不立幼”的正统观念。朱元璋犯了两大错误:一是既然要让皇太孙允炆继位,就应该为他留下可靠且有干才的顾命大臣,特别是开边武将,不该在晚年滥杀名将功臣;二是明知老四燕王棣要造反,他生前为什么不采取防患措施,却消极地给皇长孙建文帝留下“逃生”的锦囊,这实在可笑。
根据太祖皇帝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建文,史称建文皇帝。这一切看起来都是最顺利不过了。像朱元璋这样死后六天就安葬的,在历朝历代皇帝中恐怕是绝无仅有。按照刘伯温给他选定的陵址,六天后安葬在紫金山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朱允炆16岁被立皇太孙,21岁即位。他虽然年轻,但从小受到宋濂、刘伯温等明初大儒的影响和教诲,信奉儒家以仁义治国的那套学说。他即位之初,就委派几位儒家大臣共同处理国政,改变了太祖时期大权独揽的专政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洪武朝遗留下来的严密的高压政策。接着,他又重新审查《大明律》,改变严酷的刑法,推行礼教,并且纠正了许多洪武年间的冤案、错案,赦免许多被流放的官员回京,还大量录用被杀的官员子弟。跟着,他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租税,赈济灾荒,下诏优养老人,命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并限制僧道占田亩数,将田均分给平民。他还一反洪武时期抑制江浙的规定,减免江浙田赋,录用江浙人为户部官。
建文帝来势很好,看起来是个年轻有为的“改革派”皇帝。建文年间,社会安定,民风淳厚。一时间士大夫崇尚礼仪,百姓安于生业,家给人足,外不闭户,路不拾遗,很少有人犯法。这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大肆杀戮造成的恐怖气氛之后,短时间就能出现如此升平景象,这不能不说是国家和庶民百姓的福气。然而,建文帝“板凳”还没坐热,由于太祖“分封诸王”留下的麻烦,致使朱允炆一上台就面临诸王谋反的危险。当时,秦王、晋王都已死去,实力最雄厚的燕王朱棣对朝廷威胁最大。建文帝接受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削藩的建议,匆匆忙忙与大臣们商讨如何处置藩王问题。先后废除周王、岷王、齐王、代王为庶人,降旨严厉申斥湘王,使湘王阖宫**,进而下令不准亲王节制文武吏士。当然,削王之举皆有不法事实被告发,似乎名正言顺。结果,燕王就在建文元年七月,以讨伐齐、黄“清君侧”为名,在北平起兵反叛,号称“靖难之师”。事实证明,建文帝及其谋臣们的削藩顺序及方法错了。
朱允炆不能不钦佩太祖高皇帝的英明和高瞻远瞩。太祖临终时,特地把朱允炆和驸马都尉梅殷叫到床前,嘱咐后事,指出燕王不可不虑,真是一针见血呀。现在燕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太祖能制他,却又撒手去了。如今燕王不听令,该怎么办?当时朝廷文官势力比燕王强大,能够调用的军队远远超过燕王,但是能够总揽全军指挥作战打仗的帅才,都被太祖杀光了。再加上朱允炆遵循儒家孝悌仁慈之德,加上柔弱的性格使他迟疑不决。他曾对出征的将领们说:“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仁之极,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必体此朕意,无使让朕负杀叔父之名。”这是虎豹与绵羊的对垒,燕王朱棣比虎豹还要骁悍,偏偏碰上像绵羊一样优柔寡断的侄子皇帝朱允炆,这场搏杀一开始就铸定了结局。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五,燕王朱棣正式起兵于北平。朝廷军队的北平防线迅速土崩瓦解,消息传到南京皇宫,建文帝立即在御膳房召见大臣商议对策。先是派开国元勋老将长兴侯耿炳文,率30万大军北上。八月十二日进驻真定,结果被燕军打败。随后派太祖外甥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率师50万北伐。据说燕王听到是派李景隆带大军来征战时,高兴异常。因为此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简直就是给自己送军队来了,带的军队越多越好。他知道李景隆是赵恬式的人物,于是他就采用看似冒险的战术,在50万南军北上之际,东援永平,击退辽东的朝廷军;并顺势突袭大宁,挟持宁王,得蒙古骑兵劲旅然后才从容回师北平。此时李景隆已经围城。燕王在京郊大败南军,李景隆率南军逃到了德州,北平解围。
燕王取得了北平保卫战的胜利。
建文二年(1400年),在白沟河发生了燕军与南军主力会战的恶战,南军再次失利。建文三年三月,夹河大战(夹河乃漳水支流,今河北武邑南),燕军再次击败南军。建文四年四月,燕王攻打灵璧,遇南军将帅徐辉祖顽强抵抗。朱允炆偏听偏信,临阵易将,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尊儒的痛》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