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十 日本兰学的爆发(2/3)
装置后来被其他学者改良,如佐久间象山。日本首部电力学著作由桥本宗吉写成,并于1811年出版。书中记载了许多电力学的知识,如发电装置、人体的导电性,及1750年富兰克林有关闪电的实验。
西博尔德来日
1822年,德国医生西博尔德被荷兰国王任命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军医。1823年来日,在日本5年,把自己研究课题与教授日本学生合二为一,来日一年后就在长崎近郊开设了”鸣龙塾”。在治病同时传授一般知识,还进行临床指导,57人受教。
之前,日本研究西方先进文化,只能用汉籍或兰书。受教于西博尔德的日本人则直接受教于西方人。更能体会西洋学术的内涵,其来日前,兰学已发展了50多年,改变了埋头研学的方法,而去实践、观察,并将其研究课题分给日本学生,并要求提交荷语报告。
1826年,西博尔德结识了幕府地理学家高桥景保,向其赠送了《世界周航记》、《地理书》、《拿破仑战记》。高桥则回赠了《日本舆地图》(伊藤忠静编)。高桥根据《世界周航记》著成了《奉使日本记》,西博尔德著有《日本海图图谱》。兰**动的发展逐渐涉及日本对外开放的政治问题。大部分兰学生鼓吹更进一步吸收西洋新知识和开放对外贸易,从而提开国力及推行现代化。在此时,兰学变得更成熟,并大力宣扬西洋各方面的先进知识。
后来,医生土生玄硕为了得到一项处方,甘冒幕府不将葵纹服赠与外人的禁令,将它送给了西博尔德。1828年,在某次检查中从西博尔德的行李中发现了高桥和土生赠送的东西,幕府震怒,将西博尔德驱逐出境,土生改易,高桥则死于狱中。这是日本文化史上的悲惨事件。是兰学家要求摆脱束缚、无限的求知和幕府对文化垄断之间的矛盾。
在幕末时代(1853年-1**7年),日本开国,兰学步向式微。当时政府派遣许多学生放洋留学,并雇用大量外籍讲师赴日向日本人教授新知识和担任顾问,促使迅速日本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一些人认为兰学使日本不至于完全与18-19世纪西洋科技进步脱节,令日本得以建立初步的科学基础。这种开放态度说明了自1854年日本开国后得以迅速现代化的原因。
评价及终结
兰学是日本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接触后产生的一种新的学术体系,它不仅奠定了医学、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在日本的发展基础,还是对日本传统的”华夷”观念和锁国制度的第一次有意义的冲击。兰学学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跳出
中世纪的思想藩篱,开始打破民族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把目光转向先进的西方近代文明。他们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科技与军事文明,这与明治维新初期提出的口号是相吻合的。而这种思想也为后来在明治维新中正式提出”Learn from the West”奠定了思想基础。
兰学之所以能在锁国政策下的日本国内成为一种新思潮,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兰学百花齐放繁荣局面的形成,不单是”西学东渐”的结果,而且是日本社会内部发展的产物。一些兰学者如司马江汉所提出人类平等的观念以及幕末藩士渡边华山提出重商主义的主张,都反映了日本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求生存求发展的要求。不少兰学学者在研究的道路上逐渐从传统上以道德实践为主的儒学者转变为近代知识分子和科技人才。
可是,以德川幕府为代表的日本封建势力依然很强大,他们不允许兰学露出从纯粹意义上的学术发展为对封建统治批判的苗头,所谓”宽政改革”的主持者松平定信就曾说:“(兰学)为好奇之媒,或生恶果”(《日本思想史基础知识》)。18世纪末起,幕府开始大力镇压兰学,先后制造”宽政异学之禁”、”西博尔德事件”和”蛮社之狱”,致使“蛮学者流一时大为畏缩,蛮学顿时衰退”(《日本思想大系》)。随后十九世纪中叶江户幕府被列强攻击,实行门户开放后,西方学术再度兴起。来日外国人日渐增多。荷兰语以外的外国语也开始传到日本;外交情势日益复杂。兰学的影响力因而逐渐薄弱。日本的国际语逐渐转变为英语。
19世纪后世界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变。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英国后来居上,着手扩大各自的势力。中英鸦片战争(1839—1842)后,英国要求中国开放5个通商港作为国际贸易港,并且割让香港。荷兰国王于1844年起草了对日本的国书,经过正式的仪式后荷兰人依然得到了幕府授予的长崎奉行之职。然而,幕府虽然对于荷兰国王的关怀表示感谢,但却拒绝了荷兰国王的建议。后来荷兰方面作为出岛荷兰商馆的商馆长,再次上书劝幕府将军实行开国,取消闭关;结果依然遭到否决。孤立自处的日本从等级观念出发,把世界各国分为三类:一是中国、荷兰两个”通商”国家;二是朝鲜、琉球两个允许派遣使节的”通信”国家;三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不相往来的国家。19世纪上半期,围绕日本开国还是锁国的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文化事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