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三 百家争鸣与稷下学宫(4/5)
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韩非子(12张)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出**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兵家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当时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
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
名家
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
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
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
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纠正,提出了”坚白相盈”的观点,荀子亦强调”制名以指实”。
阴阳家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
“诸子百家”之一: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著录名家著作有一百多家,将其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先秦至汉代出现的学术流派)著作上升到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最为著名的学派不过有十家,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
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主要人物是:鬼谷子。《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在张仪、苏秦之后,齐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人称布衣丞相,布衣之士!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纵和六国抗秦,不过还是以失败告终!
杂家
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后有赵蕤著<反经>综述杂家。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文化事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