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章 吕氏春秋(公元前251年—前233年)(1/12)
一
邯郸大战结束后的次年,公元前256年,邯郸城里子异和邯郸姬生的儿子——赵政,已经三岁了。
这一年,有两个重要人物的生死震动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一是当了五十九年“窗边族”的天子,“羞愧之王”周赧王,留下了“债台高筑”的成语,变卖掉传说中的传国九鼎,拿着满是红字的财产损益表,去地下找先祖们报账去了——驾崩了。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姜子牙等一代英杰开创的,有着790年历史的赫赫大周朝,就此寿终正寝了。周文王、周武王等人地下有知,当会看到周赧王的损益表上,大周王朝只有区区七个县的辖区了(凑不足一个郡大)。
这七个县旋即被席卷而来的秦军淹没。到了七年后(公元前249年),洛阳也正式失陷。秦军出动,占领了老周经营了九百年的洛阳,以及这七个县。周彻底灭亡。
公元前256年,邯郸大战后的第二年,随着周赧王驾崩,姬姓家族彻底终结,另一个刘姓的英豪,却呱呱地在楚国泗水郡丰邑的平民刘执嘉家中降生了。由于上边已经有了三个哥哥,刘老爹就给他起名刘季,也就是刘老四的意思。
这个刘老四比小赵政小三岁,长着龙的鼻子(龙准)。若干年后,他和长着马蜂鼻子(蜂准)的秦始皇(赵政)还在咸阳城里曾一度邂逅。当时,秦始皇正在万众瞩目的七彩云端接受群众们的山呼和舞拜,而刘老四则像建筑工地的民工那样,扬着头在人缝中傻傻地观望——根据史书记载,他当时正按法律规定在咸阳城里服徭役,秦始皇很炫很炫的排场深深振动了他。他用鼻音很重的龙鼻子喟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位地位低贱的刘老四,不久即换上三尺剑,提剑以取天下,革了秦始皇的命,这是后话不提。协助他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还有其他一些混世魔王。这些人多是在公元前256年邯郸大战以后,呱呱坠地,纷纷来到这波澜壮阔却人烟益发稀少的中国舞台的。
到了邯郸大战两年后,公元前255年,范雎死去这年,楚国的令尹——王叔春申君,趁着秦赵两弊,秦军无暇东顾,就挥军北上攻打鲁国。鲁国是个礼仪之邦,只会作揖磕头,能人都留不下。于是楚军如入无人之境,只遇轻微抵抗,鲁国就在这年亡国了。从周小公建国以来,为国八百来年的鲁国,至此像一台吱吱嘎嘎的老打印机一样,再也喷不出墨来了,留下许多磕头作揖的文化遗产和一群规规矩矩以崇君为己任的儒者们。这些儒者等待着的是未来在汉朝复出,一跃成为皇帝宝座上的嘉宾,统治起整个中国的意识形态。
春申君灭鲁功大,于是在楚国说一不二,更加专权了。春申君的封邑是淮北十二个县,向北靠着鲁国,他去灭鲁国,大约主要是为了自己私家封地的外围安全。但是春申君灭鲁,并不意味着楚国的兵力恢复强盛起来。他的灭鲁战役极大地激怒了鲁国北边的齐国。齐楚两国边境相当紧张。春申君害怕自己的淮北十二县封地靠近齐国,不安全,于是后来就请求归还这十二个县给国家,而改封自己到吴国去(人都是免不了顾私不顾国啊)。于是春申君向东南逃遁,把封邑迁到了吴国去苟且,从此陷入保守。春申君偏安于吴,成了这一地区的无冕之王,大修官室,辖区包括如今的上海。上海之简称“申”,就是和春申君首次开发了这里有关。春申君贪图土地上的一时扩大而灭鲁,但得之却不敢守之,实际上并未给楚国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与齐结怨,使楚国陷于孤立被动,在战略上比较失算。后来楚国遭受秦国六十万大军攻击的时候,齐人居然不发一兵一卒援救,盖有原因也。
司马迁还曾看见黄歇遗留在苏州的私家建筑,惊叹道:“宫室盛矣哉。”一再东蹿,还把宫室搞得这么奢伟,真是没法想了。
春申君先生二三事:
战国***中间,孟尝君是齐国专权专业户,平原君是赵国专权专业户,春申君是楚国专权专业户。这哥仨有四个共同点:
第一,专权。他们仨都长期担任相国,其中孟尝君、春申君的专权特征最突出,内政外事都他们说了算,不用问国君。“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虽名相国,实楚王也”是当时人对他们的评价。平原君也是三次担任相位,三次离开相位,他的子孙的封地一直与赵国相始终,也是权势高重者——当然,客观来讲,专权程度比那两者弱一点。
第二,养门客,为自己的专权地位服务。
第三,出身贵族(都是国君的亲戚),因贵族出身而当官,这是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他们是没落的贵族政治的大头,和秦国的“职业官僚政治”(布衣政治)相比,明显属于落后政治。
第四,政治上无能,为人贪婪自私。孟尝君近交远攻,实属愚蠢。他报私怨而调动国家军队,五年攻楚,三年伐秦,图靡消耗,给齐国的未来和韩魏盟国都带来了巨大损失(齐国士卒疲敝,不能抗后来的五国联兵的攻击;韩魏则被秦斩首二十四万)。楚国的春申君谋私攻鲁,结怨于齐,同时极端专权,压制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