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历史性的边境之行(1/6)
第一章 黑河:与邻邦鸡犬相闻的城市
我站在白雪覆盖的黑龙江畔。
江的那边是苏维埃*******联盟阿穆尔州的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
江的这边是中华人民***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首府——黑河市。
此刻,透过淡淡的晨雾我看得见对面城市沿江的街道上奔跑的汽车,活动的人影和广场上飘动的红旗。我也听得见对面城市一栋栋大楼里传来的音乐声,街道上汽车的鸣叫声和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用“鸡犬之声相闻”来形容这种情形,是很贴切的。
我面前的这条黑龙江,它的父亲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西坡的粗犷的额尔古纳河,而它的母亲是来自蒙古***北部肯特山东麓的温柔的石勒喀河。他和她似乎满怀赴约的激情,一路上奔腾不息,终于在漠河以西的恩和哈达附近的密林里拥抱交和,生出新的生命——中国人称它为黑龙江,而俄国人叫它阿穆尔河。
这是一条富饶的江河,它流经茂密的森林,万富之源的金矿和取之不尽的煤矿;它流动的生命里生息着名贵的大马哈鱼,蝗鱼和鲟鱼;而这条江河又是一条神奇的江河,它哺育着强悍的猎人,粗野的淘金狂和豪爽的伐木者,在这里你随时可以听到惊心动魄的传说和故事;这条江河又是条豪放的江河,它蜿蜒奔流,沿途接纳了结雅河(精其里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在苏联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城前打个折,经过***城,尼古拉耶夫斯克,再注入鞑靼海峡,汇进浩淼的太平洋。现在全长四千三百五公里的黑龙江有一千多公里是中苏的界河。世代仓桑,黑龙江解了又冻,冻了又解,或顿失滔滔,或波浪滚滚,它始终像一条纽带,把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连接在一起。黑龙江在我们的眼前是一条多么巨大的河流——不可轻易逾越的鸿沟;然而,如果你在另外的星球上看它,不过是一个球体上的一条细微的线,不过是地球村上的两家村民之间的一条小溪。
我身后的这座城市,位于黑龙江上游和中游的交界点。它是中苏边境线上最大的口岸城市,是我国唯一设在边境的地区级政权所在地。黑河市与江对面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中苏边境最大的对应的姐妹城市,如黑龙江主干上长出的两片叶子。黑河俗称“大黑河屯”,满语称之为“安巴萨哈达”,安巴是大的意思,而萨哈达则是黑色的河。考古证明,黑河早在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商朝时期,黑河区域以狩猎为主的肃慎族,唐朝时期属以狩猎为主并有低级农业的室韦族。中原王朝对这里的室韦族部落行使管辖时,在黑龙江西部设置了室韦都督府,可以说,这是我国实施有效管理的发端。
然而,黑河真正成为我国对俄贸易的重要港口,还是一百多年前。当时,中国清朝已在黑龙江上游右岸设有许多边卡,并有清兵沿江巡边;俄方在黑龙江上游的左岸也相应地设立了军事哨所。在这些卡和所的附近,中俄双方军人开始进行物与物的交换,接着附近的村民也逐渐加入交易活动,这就是最早的边境贸易——卡座贸易。
一八五八年《中俄瑷珲条约》在离黑河三十五公里的古城瑷珲签订。就在这一年五月的一天,在黑龙江对面被中国人称为“海兰泡”的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屯子里,英诺森大主教正在主持一座东正教堂的奠基仪式。参加这个仪式的穆拉维约夫将军当众把这个曾经是中国的海兰泡宣布为“布拉戈维申斯克”城,即“报喜之城”,这大概是这位踌躇满志的东西伯利亚总督以此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邀功请赏吧。为了使它真正成为城市,俄国人开始在那里破土兴建,首先得到发展的是商业。到十九世纪末,这里的人口已达四万。与此相对应的黑河也发展起来。一时间,这里成了来自中国内地的山东、河北等地的淘金汉、伐木者、开荒人的集散地、中转站和销魂处。他们从深山里走来,把带在身上的金沙、银元和兽皮、山珍换成辛辣的白酒、生活必需的食盐、衣物和女人的温存,以慰籍他的孤独的心灵和思乡之情。其中不乏精明者,在大雪纷飞、黑龙江结冻的季节,赶着马爬犁,满载着酒、盐、白面和大豆,越过黑龙江,顺着结雅河向俄国人的村落进发,换回俄国人的猎枪、火药、大芟刀、毛皮、毡靴和一切中国人喜欢的东西,然后返回黑河,短暂的休整后,再顺着古驿道向南跑,一直到把“洋货”卖完。在他们的来往中,黑河也繁荣起来,转瞬间已是店铺林立。当时布匹店、绸缎庄、钱粮店、估衣店就有一百多家,烟馆、茶楼、赌局、客栈、妓院,还有几十家。街上走着汉人、满人、俄罗斯人、日本人、鄂伦春人、达斡尔人、朝鲜人……市面上流通着银元、江钱(黑龙江省内流通券)和羌洋(俄国卢布)。这里不仅可以买到中国内地的货物,还能买到俄国的、日本的、德国的甚至美国的货物。对于当时黑河在自由贸易中的繁荣,俄国游人这样记载:“这里几乎每栋房子临街的一面都是店铺。我们走在市街上,颇有在一个商场闲逛的感觉。店铺完全朝街开着,连放在货架上的高品都看得清清楚楚。店铺朝街的一面,通常都摆一张柜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江向洋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