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章 钱惜惜(1/2)
陈洛等四人在楼上也无心闲聊,一楼实在是过于吵闹。
妙安坊内喧闹的声音掩盖了丝竹之声,风雅意趣顿失。
也不知过了多久,楼下传来轻哼之声后才重新宁静下来。
赵诚和古庭给陈洛介绍着楼下的两人,宋轶了解的也不多,和陈洛一般静静的听着。
李素出自旧党旗下,是户部尚书李津泰的长子。毛光贤如今年龄也不过二十,再加上李津泰晚来得子,也是宠爱非凡。
毛光贤与李素就比不了了,除了祖上还有些许荣光,但如今门第凋零也只能算的上的寒门之族。
毛光贤年纪也比李素大上五六岁,至今也未娶。
现在两人齐聚妙安坊,就是因为今天是妙安坊内花魁出阁之日,而这花魁恰恰是资助毛光贤苦读的女子。
大夏朝廷虽然在天下各州府内设置了广文馆,以供天下士子习学。
当年复立伊始之时,也号称学校之设遍天下,海内文治彬彬矣。
但由于这十数年的战争,导致朝廷内耗极大,在太上皇开元皇帝执政期间名存实亡,这也是开元帝在天下间褒贬不一的原因之一。
这位太上皇虽然雄才武略直比建立大夏王朝的高祖皇帝,但其文治之上却逊色很多。
要不是当年皇太子和义忠亲王在朝中苦力支撑,即使是有着数十年积累的国库,在如此穷兵黩武的境地下也差点要陷入内乱之中,以致无力争讨,否则又何来如今四海靖平,万国来贺的局面。
而现在这位隆平帝则是太上皇的四子,也是幼子。
广文馆也从以前的免束脩授学到收取一定的束脩,学校卑陋,食饮疏薄皆需自给的场面。
私塾学院也在那几年兴起,言希先生的寒山学院也是当年最著名的私塾之一。
当然广文馆也在近几年才缓解了一些,但是当年无数寒门学子苦无读书之处,毛光贤就是其中之一。
也是那些年,毛光贤才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妙安坊的这位花魁。
妙安坊的花魁皆是清倌人出身,但是当花魁的年龄过了二十五岁之后,就不会再赋有花魁之名,妙安坊也会命之出阁。
在妙安坊内,也只有出阁之日,才能一品花魁之美。
虽然士人之间也有不少有着“醉倒何妨花底卧,不须红袖来扶我”的豪放浪漫,但是这哪能比得上“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风情。
妙安坊就会以这次出阁之资,再加上花魁数年的体己钱,允许其不再接待客人并且为自己赎身。
这也是大多数花魁一生的写照,或为妾室,或在寂寞寒窗中孤寡一生。
但是也有很多被折磨致死的花魁,在风雪中凄凉凋落。
妙安坊也允许客人在出阁之资合适的情况下,允许花魁自选,以免花落人亡之景。
风雅韵事虽有,但又何曾有过多少。
这一举措也使得妙安坊每三年的出阁花魁得到各方争抢,也是妙安坊的风流谈资,富商勋贵之间更是乐此不疲。
毕竟比起他们,这些读书的士子墨客,大多都是未发际的穷文人。
勋贵世子们最爱受到追捧,尤其是在读书人面前抢夺他们的心爱之物。
这一夜之资也不是一般人出的起的,据说妙安坊内曾有勋贵最高的一次出到数万两银子。
要知道在七十二坊中,买一个寻常的清倌人也不过近千两而已。
而在妙安坊内,受到追捧后却能高出了数倍,甚至数十倍。
声音黯淡下来,楼下一会又热闹起来。
“这是开元勋臣中武威侯世子吕宗亮,旁边的是忠勇伯世子穆守典。”
一会又进来几人,赵诚给他们一一介绍着。
陈洛瞧着下面的几人,很好辨认。
李素和毛光贤都是身穿湛白儒衫,不过一人头上带着玉冠,一人头上是纶巾罢了。
两人都是面宽口阔,身量也大体相似,只不过毛光贤更白更富态一些。
但是后面来的吕宗亮和穆守典则是魁梧许多,肤色也是古铜色,即使和李素毛光贤一样嘴角挂着笑意,面上也透着凶相。
宽大的袍子里面,相必也是青筋暴起。
“光贤,今日你可得准备好银子,惜惜姑娘今日出阁我可是特地前来观礼的!”
说话的是穆守典,声音粗犷调笑着毛光贤,毫不在乎众人的脸色。
“你......”
只见毛光贤旁边的一名士子,毫不在乎穆守典的权势,刚想要回讽几句,就被毛光贤打断了。
毛光贤轻哼一声挥袖,在众人面前淡淡离去,也懒得与面前的武夫们争论。
李素和吕宗亮互相打量着对方,都是在神京混的,彼此都互相知晓根底。
所以也都未说什么,各自回位,等待惜惜姑娘出来。
赵诚也给三人介绍着这位惜惜姑娘,惜惜姑娘名为钱惜惜,在妙安坊中号称戏曲第一女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红楼风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